【两会热议】 平稳有序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这一年,我省在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基础上,开展“九大后续巩固行动”,优先支持扶贫产业恢复生产和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协同推进产业扶贫、消费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精神扶贫,强化兜底保障,加强日常监测和精准帮扶,全面完成反馈问题整改,高标准完成脱贫攻坚普查,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历史性解决,贫困地区面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这样的成绩,让代表委员们振奋。开局“十四五”,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也是这次全省两会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关键词: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嘉宾:靳力 省人大代表、海东市平安区委书记
2020年,平安区紧盯脱贫攻坚短板不足,在贫困群众的吃、穿、住、行上凝聚力量,用好第一书记、抓好特色产业、做强集体经济,努力实现了弯道超车。
“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未来的发展更有信心。”靳力表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我们要坚持突出重点,壮大集体经济,以满足脱贫群众最关心的安居、乐业、有保障等需要为重点,依托区位优势和富硒资源等优势,结合脱贫现状,因地制宜,选择效益好、见效快、覆盖广、带动强的优势特色产业,巩固好到户产业发展,发展和壮大村集体经济,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引导人民群众从脱贫摘帽的新起点向着乡村振兴、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
关键词:提升“造血”能力
嘉宾:潘立清 省人大代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委副书记、副县长、代县长
“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摆在头等重要位置来抓,推动脱贫攻坚政策举措和工作体系逐步向乡村振兴平稳过渡。”潘立清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1年青海将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我们将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扎实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深入推动农村牧区三产融合发展,提升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持续深化农村改革,不断提升脱贫攻坚的质量和成色。
潘立清认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是基础,因地制宜谋发展是出路。我们要打好政策“组合拳”,继续在“精准”二字上下功夫,增强“造血”功能,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切实激发和提升已脱贫群众迈向美好生活的意愿和能力,让各族群众“稳稳地”富裕起来。
关键词: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嘉宾:曹广超 省政协委员、青海师范大学副校长
当谈到“经过5年的持续奋斗,青海省在2019年底实现了53.9万贫困人口整体脱贫”的话题时,省政协委员曹广超深知这一成绩的来之不易。
曹广超说,在新时期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要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以传统产业为主,以新型产业为‘加速器’,推进乡村产业升级;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工作;在民生保障、公共服务、环境整治、基础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加快乡村建设,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
(摄影:魏爽 魏雅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