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海网络广播电视台!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小康梦圆】 上柴开村圆梦小康的精神密码

来源:青海日报作者:马振东编辑:李娜发布时间:2021-09-07 查看数0

处暑前后的这些天,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的辽阔土地一连几天淫雨霏霏。距离庄稼收割还有一段时间,等候丰收的日子里,庄户人难得有几天的清闲,笔触和镜头在这个即将收获果实的时节,伸向山野、伸向庄户人在细细碎碎中汇聚的家常。

沿着109国道一路向西,穿过香日德镇,上柴开村就在国道东北侧,一排排规划整齐的农家院落,在时晴时雨朦朦胧胧中充满了诗情画意。

张生祥正忙着给自家院里的花椒树修枝剪叶。“今年雨水多,院里的花草长得都比往年茂盛。”走进张生祥的小院,不大的院子里张生祥开辟出了一座花坛,各种叫不出名字的花草争相吐艳,这是张生祥的“心头肉”。

“不用为生计犯愁了,自然有大把的时间伺候花草了。”握住他伸出的手,能明显感觉到这双手让过往的艰辛磨得有些粗糙。

挑起纱帘,穿过摆满花草的走廊进到屋内,连体三间的90多平方米的住房,客厅、卧室、厨房、卫生间一应俱全,就连家具摆设和电器也有几分“阔绰”感,让人确信这个家庭已经步入小康日子。

“其实家里的条件一直还不错,1.4公顷的地刨去自家的吃食每年能挣下两万多元。”张生祥说,前些年孩子在西宁上学,为了能让孩子过得更好些,老两口农闲时还要到镇上打些零工补贴家用,自然没有时间在家里饲弄花草。

现如今,孩子毕业在西宁找了份不错的工作,老两口在家开销不大,加上孩子每月补贴些,日子过得宽松了许多,每年下来还能存不少积蓄。

“现如今这日子,每天没有烦心事儿!”操劳了半辈子的张生祥如今悠闲自得,每天除了养养花,还参加了村里的演出队,学会了拉二胡……

从张生祥家出来,与我们同行的村党支部委员奎明福向我们介绍,这几年结合高原美丽乡村建设,积极配合镇政府抓环境规划,大力投入抓环保设施建设,现在村民的环保意识都大大提高了。村里的生活饮用水卫生合格率也达到了100%,主要道路绿化普及率达到了90%,前些年更是评上了“全国生态文化村”。

的确,走在上柴开村里,道路两旁整齐的草坪、花园,家家户户的院落各有特色,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化新村就这样呈现在我们眼前,响着清脆音乐的垃圾清运车,每天挨家挨户流动清理生活垃圾,村子里的公共场所和主要道路还有定期保洁。

边走边聊,奎明福骄傲地向我们介绍,上柴开村是全镇唯一实现下水管网全村100%覆盖的村子,因为地理位置的特殊,农田灌溉一直是困扰上柴开村村民生产、生活的一大难题。

“过去一到灌溉的季节,村民就要用车拉水用来灌溉,苦不堪言。”现如今,村里水渠修到了每一寸田间地头,下水管网连通着每一户人家,不仅解决了村民灌溉的难题,更是让大家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在家用上了马桶,洗上了热水澡。

村里的环境越来越好,加上独有的旅游资源——距今240余年的班禅行辕景点,来的游客越来越多,何不搭着旅游热的顺风车,顺势扩大村集体经济呢?

走进村东头的“乡村振兴陈列馆”,上柴开村近年来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方面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一览无余,上柴开村以及整个香日德镇的基本情况和名人轶事,跃然纸上。

陈列馆隔壁,上柴开村打造的商业街正在加紧施工之中。“因为背靠景点,村党支部决定就在班禅行辕门口建起一条商业街,既方便了游客,又能提高村民收入。”随着奎明福手指的方向,一排充满藏式风情的小二楼步入眼帘。

“这条商业街投资了1050万元,是我们村实施乡村振兴最重要的一个项目,目前正在加紧施工水电暖,计划10月正式营业。”

我们看到,一连十几间铺面正忙着施工装修,从已经装好的门头能看出来,有摄影摄像、藏式饰品,还有一些文创产品,明信片寄售的店铺。

在一家名叫“成辉藏饰”的铺面里,老板段成辉正忙着和工人一道搬柜子。

“这是我在村里的第三家店铺了,村口沿街的铺面我还有两家超市呢!”老板段成辉今年三十出头,本村人。靠着这些年开铺子积蓄了不少,一听说村里要打造商业步行街便早早地定下了这间铺面。

“当初村里说要修铺面,我就早早到村委会报了名,像这样一间三十平方米的铺面一年才不到8000元的租金,在整个都兰县城都找不到这样的好事儿。”

因为是村集体经济,对于本村人承租村里有着优惠政策。村里越来越多像段成辉一样脑筋活络的都动起了做买卖的想法。越来越多外出打工的年轻人看到了家乡的商机,纷纷选择回乡在家门口就业。

“下一步,我们打算在村里修建生态园,集餐饮住宿娱乐为一体,目前设计方案已经通过预计明年就能建成投入……”奎明福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