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海网络广播电视台!

百年瞬间102:九年制义务教育与“希望工程”

来源:作者:编辑:侯桂青发布时间:2021-04-12 查看数0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

联合全国广播电台共同推出特别报道

《中国共产党百年瞬间》

【音频:九年制义务教育与“希望工程”】

1991年,摄影师解海龙在安徽省金寨县张湾小学拍摄的刻苦学习的苏明娟,成为希望工程的形象代表。人们将她称为“大眼睛女孩”。

1986年4月12日,六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这是我国首次把免费的、义务的教育,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虽然只有18条,但适龄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9年的义务教育从此成为法定义务。1986年7月1日起,九年制义务教育开始在全国推行。

电影《一个都不能少》:

村长:到县里学习去啊。

魏敏芝:不行!

村长:怎么不成?

魏敏芝:班里学生一个也不能少!

村长:谁说的?

魏敏芝:高老师!

全国第一所希望小学——安徽省金寨县希望小学

九年制义务教育尽管免收学费,但是各种其它费用对于贫困地区的家庭来说,依然是一个沉重的负担,电影《一个都不能少》关注的正是在此背景下农村儿童失学的问题。

电影《一个都不能少》:

魏敏芝:张慧科,你跑到哪儿去了?我都找了你三天了,你都快把我急死了。张慧科,你快点儿回来吧!

长大后的苏明娟和自己小时候的照片

上世纪80年代末,我国每年仍有约一百万儿童因家庭贫困失学。在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同时,一项旨在改变失学儿童命运的“希望工程”也在全国范围内兴起。1991年,摄影师解海龙不经意的一次定格,改变了安徽金寨女孩苏明娟的一生,也从此让“希望工程”走进了人们的视野。苏明娟说,自己那张被称为“大眼睛”的照片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

苏明娟:一个叔叔,背着大包小包的,扛着摄像机。发现我在课堂上课特别的认真,他就在我不注意的上课的一个瞬间,抓拍的那张特别有名的照片。

张胜利和他的学生

“渴求知识的大眼睛”刺痛了国人的心,“希望工程”成为当时全社会参与度最为广泛的公益事业。1997年,“希望工程”受捐第一人张胜利大学毕业,他毅然选择回到河北家乡的小学任教。

张胜利:想上学而又上不起学的那种痛苦是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明白。知识改变了我的命运,然后我再用我自己的实际行动,让孩子们将来也有一个好的出路。我闺女的名字就叫希望,张希望。

“希望工程”受捐第一人张胜利(后排左四)接受“希望工程”资助时与小伙伴合影

2006年9月1日,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最终明确:国家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2010年年底,我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人口覆盖率达到了100%。

1990年9月5日邓小平为“希望工程”题词

用声音记录中国

监制:高岩

策划:武俊山 李谦

主笔:杨宁 季苏平

播讲:长悦

统筹:朱星晓 王泽华

制作:单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