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使用的网络安全吗? 网络安全周有啥硬知识,这里告诉你
“足不出户,即可知天下。”这样的话放在古代,谁也不敢说的,但在当下,已经成为了现实。购物交易、社交娱乐、学习工作,互联网能够满足我们方方面面的需求。可这样便利的背后,是隐藏的网络安全问题,如何通过互联网来维护自身权益呢?
如习大大所言:“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但面对层出不穷的信息泄露、网络诈骗等层出不穷的网络安全问题不断暴露在人们的视线。在国家层面,不少国家都遭受黑客的困扰,如前两天遭受黑客袭击的智利国家银行,只能被迫关闭所有分行,以及瞄准英国、美国和加拿大的部分计划开发新冠疫苗机构的俄罗斯黑客,阻拦了新冠疫苗的研制进度。而在国民面前,像这几年开学季被曝光的电信诈骗,缺经济来源、单纯易轻信他人的大学生成为了网络诈骗分子的重点“攻击对象”。像诈骗分子通过短信、电话、网络、小卡片等渠道,放出“无抵押贷款”“免息贷款”“代办信用卡”等低门槛获取资金的诱饵,利用受害人急需用钱的心理,盗刷卡内资金。
还有个人隐私信息泄露,如发表评论、购物记录、填写测试问卷等,以及随意丢弃的纸质单据,如火车票、售后服务单、快递单、证件复印件等,都容易被不法分子搜集利用,个人信息如同“裸奔”一样,被不法分子利用。还有不少服务类APP违法违规,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后,实现网络精准营销,为用户推荐特定的新闻、购物和服务信息。或者是将信息直接泄露,成为推销电话或短信、诈骗电话、垃圾邮件的“骚扰对象”。
以上情况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面对这样的网络安全威胁,国家也投入到了不少精力“筑牢”网络安全这道围墙,如这几年连续举办的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各地也加入其中,参与到网络安全宣传工作中,海南政府也不甘落后。今年的9月5日,海口举办了“第七届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市民能在现场体验WIFI劫持”、网络安全知识有奖问答等项目,力促市民在互动中增强网络安全意识、提升市民保护自身信息、提升网络安全防护技能,做一个不被他人伤害、不伤害他人的互联网参与者。
网络安全事关你我,不止是国家,还要企业、个人的共同参与。国家作为监管者和规范者,需要在制度上进行规范、把好关。而作为企业,更要坚守自身底线,不泄露用户信息,不谋取不法收益。作为主要参与者——个人,更是把好自身防线,做到学好多种防护措施,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及隐私安全,将网络安全威胁“堵”在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