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海网络广播电视台!

【走黄河两岸 看脱贫攻坚】昔日荒山变“金山”

​——看本康沟这个贫困村如何蝶变
来源:长云网作者:张静 马佩玉 鲁永军编辑:陈艳发布时间:2020-08-02 查看数0

本康沟景区执行董事 何永刚

长云网讯(融媒体记者 张静 马佩玉 鲁永军)在青海省的青沙山南麓,坐落着一个小村庄——本康沟村,这个村庄山大沟深、土地贫瘠、生存环境恶劣、基础设施条件差、贫困人口多、村民劳动技能缺乏、传统农业比重大,被列为化隆县重点贫困村。精准扶贫战略实施以来,本康沟村实现了由年度脱贫退出向建立长效机制转变,由被动脱贫向扶志扶智转变,几年的时间,这个昔日的穷山村,也摇身一变,成为了青海省乡村振兴示范点。

本康沟村全貌

“农业+乡村旅游+农户”拓宽增收渠道

本康沟村花海

初到本康沟村,映入眼帘的是一望无际的花海,如同彩虹般围绕在山间,花海中点缀着长龙一般的玻璃滑道、刺激的海盗船、新颖的摇头飞椅等娱乐设施,这里山清水秀、空气清新,让人一来就想驻足欣赏一番。“你们现在看这座山挺美的,其实我们刚来的时候并不是这样的,此前这个山是个废弃的养殖场,到处都是垃圾,我们就利用之前的荒山建设了这个景区,没动山上的耕地和林地,用这个景区修复了这座山以前最丑陋的伤疤。”本康沟景区执行董事何永刚说。

据了解本康沟村景区今年3月开始投建,是化隆县的重点扶贫项目,目前景区内有12个娱乐项目,预计10天后建成一个15米高空秋千,20天后七彩虹滑道将建成,后期还有步步惊心、摩天轮等项目。何永刚介绍,本康沟村景区目前解决了周边村镇四五十人就业,等整体建成后,将解决更多村民就业问题,此外预估景区后期将给本康沟村带来200万的年收益。

在景区停车场,一个坐着轮椅的管理员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在打问中记者了解到,他是本康村的建档立卡户,叫马富龙,是本康沟村人人皆知的“可怜人”,为了让他尽早脱贫,在项目开建的时候,村领导和项目负责人就聘用他来停车场上班。“因为我们这个项目是围绕乡村振兴,所以在用人方面,我们也是优先考虑贫困户。”何永刚说。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马富龙一家三口人,他是家里的顶梁柱,为了过上好日子,他以前一直在外打工,“不出去打工没办法,家门口没有挣钱的地方!”马富龙说。十几年前的一天,突如其来的意外,让在外打工的马富失去了双腿,这对原本就不怎么富裕的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说实话,那会觉得天都要塌了,这日子可怎么过啊?一天天就那么躺在家里,没有一点经济来源。”马富龙脸上凝重了起来。

苦日子总会熬过去的,2017年,村子有了扶贫车间,马富龙和老伴被聘为“扶贫车间”的工人,今年3月,村子里又开始建设景区项目,马富龙又被聘为停车场管理员,两个人每个月有了将近5000元的固定收入,如今儿子也长大了,在外打工可以养活自己,危房改造项目让一家人也住上了新房子。“真的要感谢国家的这些好政策,让我这个残疾人也能有工作可干,咱也要自己争气,不能光靠国家照顾,干点力所能及的营生,自己在家搞点养殖,日子有了大的改善,2018年我主动提出要脱贫!”马富龙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说,“如今日子好了,新房也住上了,信心也足了,不能辜负国家的好政策,如今一家人都好好奋斗,希望给儿子早点成个家!”

“公司+农民工+小车间”的扶贫模式

为发展村集体经济,解决村里留守劳力,2016年村扶贫联点单位青海省西川监狱为本康沟村捐赠了缝纫设备42台,村里以此为基础在扎巴镇党委的帮助下,同青海哈尼福民族服饰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成为其服装加工基地。随后,在省市县领导的直接关怀下,2017年上半年,将80万新型服装加工设备投入厂房,由化隆县工业和商务局牵头,村里新建起了一座正规的服装加工厂,并免费为本康沟村的50名村民进行了缝纫设备操作和服装裁剪的培训,让村民掌握了缝纫技术。

本康沟村的民族服饰加工项目的实施,是采取“公司+农民工+小车间”的精准扶贫模式,将村中的贫困户、非贫困户、残疾人等特殊人群吸纳进来,建立“双赢”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了农忙顾家和打工赚钱两不误,既增加收入,也有效解决了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等社会问题,而且极大降低了贫困户务工风险,使贫困户的收入得到有力保障。

马富龙和老伴就是其中的受益者,马富龙的老伴韩新庄姐告诉记者,在“扶贫车间”没建成之前,她因为要照顾马富龙,根本不能外出务工,每年只有种地的收入。村里的“扶贫车间”建成后,她跟马富龙都成了工人,马富龙不会缝纫技术,安排的是熨烫衣服的岗位,而她自己在缝纫的流水线上。“车间的上班时间也非常灵活,农忙时可以回家种地,农闲时则来厂里干活,日子越过越好了!”韩新庄姐说。

据了解,2018年底,本康沟已全面实现脱贫,2019年被评为“全国巾帼建功先进集体”。如今,近六成的村民已经在西宁、平安等地买房。村民们依托扶贫车间和乡村旅游扶贫项目,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家门口致富的小康目标。今后,本康沟村的旅游扶贫项目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继续发挥好本康沟村“公司+扶贫车间+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结合已建成的乡村民俗旅游村,在民族加工车间内设置服装加工体验区,吸引游客参观和体验,带动经济收入,吸引周围村庄的劳动力前来车间务工就业,达到共同奔小康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