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守护光明”为高原经济建设插上腾飞的翅膀
长云网讯(融媒体记者 刘羿楠)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经济要发展,电力当先行。电力是实现脱贫攻坚目标重要的保障,为打赢这场硬仗,自2018年国家电网公司打响“三区三州”电网攻坚大会战以来,历时三年,国网玉树供电公司建设管理的187项、总投资29.24亿元的“三区三州”10千伏及以上工程已于6月20日全部竣工投运。
玉树藏族自治州地处高寒边远的青藏高原腹地三江源头,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经济发展滞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差。全州总面积26.7万平方千米,占青海省面积37.2%,下辖1市5县,总人口40余万人,境内平均海拔4493.4米,境内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峰有951座,大部分终年积雪,90%以上工程需跨越境内海拔4800米的多座高山大岭,穿越数百千米冻土和沼泽地带,是国家电网“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区电网工程中施工难度最大、电力物资供应最难的输变电工程,也是脱贫工程、民心工程建设的主战场之一。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玉杂二回110千伏输电线路建设现场,三江源共产党员服务队正在将导线跨越澜沧江
爱与光明同在
玉树地区新建“三区三州”电网建设施工点全线海拔高度均在4300至5300米的高寒缺氧、冻土广布、生态脆弱的雪域高原之上,这里常年积雪,部分塔基甚至要经过狼、黑熊出没的无人区,道路崎岖陡峭、异常艰险,在这里空手行走就如同在平原上负重前行。因为高寒缺氧,施工机械出力不足,工人们每拧紧一颗螺栓都要拼尽全力,铁塔、导线等物资只有通过人扛马驮或者架设索道等方式向山上运输,施工安全和环境保护是电力建设者面前的难题。
山路崎岖难行,唯一能依靠的就是工人们的双脚,他们行走在满是荆棘碎石的山间,这里坡度基本都在30度以上,滑倒摔落时有发生,云端的电力工人努力适应着只有平原地区60%的含氧量的高原缺氧状态。零下18度的严寒让他们总是穿着厚厚的冬装,干燥的气候使他们的嘴唇总是干燥,青肿。
为了能够在既定的时间内完成6.30攻坚目标,电力建设者们在施工过程中积极寻找电网建设和生态保护的平衡点,逢山不开道、遇水不架桥,以最原始、最艰苦的办法,用骡马驮运电力物资,用双手掏挖铁塔基础,打响了一场场艰苦卓绝的生态电网建设攻坚战,力争做到电网建设和环境保护“两不误”。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县玉称110千伏二回输电线路施工现场,电力建设者正在位于海拔5310米的绝顶山168号杆塔顶端进行架线工作
不忘初心人民电力“党员先锋”
新时代呼唤新担当,新征程需要新作为。为助力“三区三州”电网建设百日攻坚目标顺利实现,玉树公司党委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成立了“三区三州”电网建设临时党支部,推动“党建+‘三区三州’电网建设”工程深入实施,组织党员岗、区、队合力攻坚“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电网建设项目,对如期完工的项目施工、管理和调试人员进行慰问,提振员工精气神。
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动下,参加电力建设的140余名项目管理人员,克服山高路陡、环境恶劣,交通不便等困难,奋战在玉树“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电网建设第一线。据统计,他们每天在地势险要、悬崖林立的施工现场至少要工作12个小时,架起了一座座铁塔、一条条银线,跨越千山万水将光明送到三江源头,送至草原深处,点亮百姓万家灯火。
守护抗“疫”之光
在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之时,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为确保玉树“三区三州”电网建设工程6月30日建成投运,提出“奋战四个月·决战六三〇”复工及防疫安全管控措施方案,玉树公司积极响应号召,并主动多次向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汇报,并取得州防疫指挥部、公安交通、发改委、卫健委意见,及时向疫情防控指挥部备案复工及人员进场情况,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工作要求,对施工现场每天进行消毒、通风,进退场人员每天两次体温检测登记,对所有参建人员开展疫情防控教育和安全知识再培训,并签订“四不感染”责任承诺书。截止到2020年3月15日,玉树地区“三区三州”电网建设工程103项已全部复工,复工率100%,进场人数达2215人。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秋智乡10千伏输电线路施工现场,因高海拔,和环境保护要求,大型机械无法使用,电力建设者正在进行人工架线工作。
生态电网彰显价值所在
2016年8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省视察时指出:“中华水塔是国家的生命之源,保护好三江源,对中华民族发展至关重要。”玉树隆宝湿地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因水资源丰富、湿地面积大、野生动物种类多,被誉为世界最后一片生态系统的“诺亚方舟”。
为了构建生态电网,把绿色发展理念落实到工程建设中,最大限度减少施工造成的生态破坏,电力施工根据地域环境,在建设中采用张力放线、高低腿设计,减少开挖面积,实施人工播撒和种植草皮等生态补救措施。为了更好地保护珍稀鸟类,在近两年新开工的“三区三州”农网线路上,安装上了“生命鸟巢”,不断巩固生态电网建设成果。同时还架设了视频监控平台,通过互联网持续观察、统计和分析人工鸟窝对三江源生态环境的积极影响,妥善处理好民生供电工程延伸与鸟类保护之间的关系,实时向全国各族人民展示生态电网“生命鸟巢”示范成果,实现三江源头藏区人民、原生鸟类与新生电网和谐共处。
“这里的生态很脆弱,不能让骡子踏坏草皮。你看,二、三十公分的黑土层下面,就全是岩石。由于海拔高、含氧量低、年平均气温多在零度以下,所以这里的植被生长特别缓慢,如果土层或植被遭到破坏,很难恢复。”负责治多县110kV二回输电线路建设的项目经理李龙德说。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县玉称110千伏二回输电线路施工现场,电力建设者正在位于海拔5310米的绝顶山168号杆塔顶端进行架线工作
电力扶贫给百姓带来稳稳的幸福感
家住玉树州曲麻莱县秋智乡的牧民卓娅家门口的围栏上,系着196个整整齐齐排列的彩条。五彩缤纷的布条随风舞动,在阳光下格外醒目,卓娅说:“每当立起一基电线杆,我都会系一条彩布记录下这个向前不断延伸的历程,等到光明来到我家之时,我家里一定五彩缤纷。”
为解决玉树地区网架结构的优化、解决县域电网与主网联系薄弱问题,5000多名电力建设者在施工现场克服气候恶劣、交通不畅、施工难度大、施工周期短、环保要求高、无法机械施工等诸多现实困难,凭借人力、畜力和工器具,按日精准完成计划工程量,全力攻坚“三区三州”电网建设。经过四个多月艰苦卓绝的昼夜奋战,一市五县新增变电容量39.78万千伏安,新增配变容量18.08万千伏安,新建及改造线路6312.1公里。其中110千新增变电容量27.2万千伏安,新建线路668.73公里;35千伏新增变电容量12.58万千伏安,新建及改造线路902.76公里;10千伏及以下新增配电容量18.08万千伏安,新建改造线路4740.61公里。
2020年6月20日,玉树地区“三区三州”187项电网建设项目[其中:2018年实施52项,年度投资6.61亿元;2019年实施147项(含续建12项),年度投资18.45亿元(含续建1.03亿元);2020年实施103项,均为续建项目,年度投资4.18亿元。]全面竣工投产。全州1市5县46个乡(镇)258个村中,大电网覆盖达到37个和166个,覆盖率达到80%、64%,基本完成了非保护区乡(镇)、村大电网覆盖。“三区三州”电网的竣工投运,有效解决了玉树50个村4.18万户约14.63万人低电压、电压不稳等电力瓶颈问题,农网供电可靠率达到99.8%,综合电压合格率达到99.5%,供电指标均接近或达到了国家规定的农网规划目标,让玉树人民实现了从“用上电”到“用好电”的历史性转变,同时也助推了玉树州称多、囊谦、治多、曲麻莱四县顺利实现脱贫摘帽,为玉树经济腾飞注入了不竭动力。
记者感言:江河之源,名山之宗,万家灯火照亮了三江源头,更是勾勒出大美玉树,犹如在高原自然风光里熠熠生辉的“宝石”。玉树“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电网建设期间,国网玉树供电公司坚定并践行着“人民电业为人民”的真谛,玉树电力人用实际行动守护光明,为高原经济建设插上腾飞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