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光伏扶贫让阳光变“现钞”
“光伏扶贫就是好,只要阳光充足,就能通过发电赚钱,村里致富奔小康大有希望。”黄南藏族自治州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宁木特镇副镇长马乃吉谈起光伏扶贫的好处如数家珍。5月11日,国网青海电力金色热贡·河南共产党员服务队对河南县村级光伏扶贫电站10千伏上网线路进行巡视检查,该电站是“十三五”由政府投资建设,第一个并网、第一个分红的村级联村光伏扶贫电站。
河南县地处三江源区域,生态地位极为重要,当地政府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首要位置,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政策。为了兼顾生态保护与脱贫致富,实现由“输血”到“造血”,真正走出一条扶贫新路子,河南县政府把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紧密融合,根据河南县海拔高、光照时间长,地广人稀等特点,经过多方考察,决定因地制宜发展村级联村光伏扶贫项目,为地方脱贫攻坚创造更多机会。
据了解,目前黄南州9家光伏电站中有6家扶贫光伏电站。河南县村级联村光伏扶贫电站于2018年5月开工,同年11月投产,成为首个并网的村级联村光伏扶贫电站,该项目规模为5.3兆瓦,总投资4056万元。由于项目缺少匹配的电力设施,国网青海黄化供电公司共投资271.8万元用于建设配套电网设施,助力光伏按期上网,早日收益。此外,从项目受理之初,该公司开辟绿色通道,成立专项工作小组,主动深入项目基地,从技术咨询、业务受理、简化流程、并网验收与调试等方面,提供“一站式”服务。为缩短施工时间,该公司抽调专业技术人员全程提供贴心服务,协调解决施工难题。
同时加强光伏发电线路日常巡视运维力度,保障村民实现“阳光致富梦”。
“村级光伏扶贫电站为河南县埋下了‘绿电’发展的种子,仅去年累计发电量895万千瓦时,远远超出了预期。”今年4月28日,优干宁镇荷日恒村村党支部书记斗格杰在河南县“十三五”村级光伏扶贫项目收益分红仪式上,拿着10万元光伏发电分红,脸上乐开了花,对光伏扶贫项目信心更足了。
“光伏电站不仅清洁环保,而且收益高。”马乃吉算了一笔账:河南县光照充足,全年平均日照时间约2642.7小时,按满负荷运行全年发电量将达895万千瓦时,预计每年有200万元以上的收益。
目前,河南县村级光伏扶贫电站的电费收益惠及全县16个脱贫村的770户2939人。同时,在16个脱贫村设立公益性岗位424个,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就业,每年每村从分得的总收益中拿出40%,支付公益性岗位工资,其余60%用于发展村集体经济。目前发展较好的集体产业有欧拉羊养殖基地、牦牛高效养殖基地、汽车修理厂、民族服饰加工厂等。
“村里有了光伏扶贫项目后,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了,在家门口就能就业。建档立卡贫困户还可以申请到公益性岗位,利用闲暇时间做好村里的保洁工作,每年增加收入7000元。”优干宁镇多特村牧民索南多杰深有感触。
光伏扶贫是兼顾“输血”与“造血”的生动实践,既帮扶了贫困群众,又发展了新能源。在未来20年内,河南县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将给河南全县带来增收约1.1亿元,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2376吨,减少二氧化碳约6342吨,减少大气污染物气体硫化物、氮化物约64.36吨。
据了解,近年来,青海省因地制宜实施“十三五”村级光伏扶贫项目,着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投资2.16亿元服务青海“十三五”光伏扶贫电站全部并网发电,惠及全省39个县的1627个贫困村,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68086户,让光伏“存折”助力致富路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