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海网络广播电视台!

贵南:教育资助拓宽拉干村的脱贫路

来源:西海都市报作者:马璞馨 滕继伦编辑:陈艳发布时间:2020-05-22 查看数0

初夏时节,阳光把一半温暖留给大地,另一半温暖留给贵南县茫拉乡拉干村里追赶希望的人们。

从贵南县城驱车行驶10分钟抵达茫拉乡拉干村,四通八达的水泥路,新修的农家房屋鳞次栉比,镂空雕花式的实木门檐上挂着“五星级文明户”“最美庭院”等荣誉牌。“村庄面貌焕然一新是因为教育资助协会的教育帮扶。”茫拉乡拉干村驻村工作队员王强林说。

茫拉乡拉干村原属于龙羊峡库区移民村,刚搬迁来时,只能靠种地生活的村民们收入很低,吃饱穿暖都不错了,更别提有什么奢望。由于搬迁前地处偏远地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村民们基本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对孩子的教育也不重视。刚搬到茫拉乡时,村民的思想转变得慢,村里三年才出一个大学生,是整个茫拉乡大学生最少的村子,辍学的孩子也很多,辍学出去务工几乎挣不到钱,只能又返回村里种地。

日复一日的困境,使村民们意识到长期贫困的根本原因是没有文化。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想让孩子们不再走老路,必须要让他们多学知识。于是,拉干村开始行动了。2008年,村两委在村委会上与村民们反复讨论,一致认为必须让村里的每个孩子都能顺利完成高中学业,有能力考上大学,让知识改变命运。经过前期准备,茫拉乡拉干村村民自发成立教育资助协会,自筹基金资助全村学生入学读书。2009年茫拉乡政府将拉干村教育资助协会资助学生的情况反映给贵南相关部门,由民政局签发了教育资助协会证书,并批准协会正式成立。教育部门让茫拉乡拉干村党支部带领教育资助协会帮助村里的孩子完成学业。

协会从成立之初就开始资助茫拉乡拉干村180户村民,其中有40户贫困家庭因教育资助协会不间断资金扶持而脱贫。拉干村原党支部书记、教育资助协会会长卓玛东主说,“教育资助,从高中阶段开始资助到大学毕业,每个高中生每年资助900元,每个专科生每年资助1800元,每个本科生每年资助2700元,研究生每年资助3600元。协会成立以来筹措资金达到125.96万元,已资助634名学生,发放救助资金79万元,其中100多名学生大学毕业。”

在卓玛东主的心里,12年的教育资助不是终点,它是改变茫拉乡拉干村的起点。五口之家的项欠就是这样一个典型,过去依靠种地生活的他家庭收入微薄,没有多余的钱来供孩子读大学,在教育资助协会的帮扶下,大儿子索南项秀已经大学毕业并在贵南县城打工,大女儿羊果已就业,二女儿赛桑措进入西藏大学攻读研究生。

正带孙子散步的本巴告诉记者,在教育资助协会的资助下,儿子关却多杰大学毕业已在茫拉乡寄宿制小学当教师,女儿确吉卓玛在贵南县格桑幼儿园当幼师,子女参加工作后每个人每年能给家里带来近5万元的经济收入,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红火。

“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在茫拉乡拉干村得到最贴切的验证,如今的茫拉乡拉干村因学生上大学而去外地工作,因有文化知识投资生意,因学有所获在本地工作,服务家乡。“文化水平提高了,村民们思想水平也提高了,挣钱的路自然就宽了,生活也慢慢变好。”卓玛东主说。

以村党支部引领的教育资助协会吸引更多学子加入其中。每年寒暑假,回村的大学生们自发组织给拉干村的学生补习功课、辅导作业,帮助他们提高成绩,毕业了的学子又回到家乡就业,加入协会,按收入情况给协会捐助资金。做生意的人也不忘给协会赞助基金,帮助协会解决困难。

随着教育资助协会的不断发展,茫拉乡拉干村完全保证入学率,使当地走上了文化脱贫致富路,推进了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缩小了城乡教育资源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