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深处有个“爱心农场”
5月17日上午,记者来到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古鄯镇张家湾村,这里田野吐绿,生机盎然。
在就近的一块地里,十余个身影正忙着松土除草。他们中间有当地的留守老人,也有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的志愿者,其中还有一个80后,她就是全省劳模、民和县孝康养老服务中心主任李晶。这块地就是她通过流转土地开设的“爱心农场”。
这个大山里的“爱心农场”只有6亩,一半儿种的是油菜,一半儿种的是洋芋。李晶说,开设“爱心农场”就是搭建一个平台,发动村上的留守老人和志愿者一起种地,收获的成果将依托孝康养老中心的幸福院,让山区留守老人共同品尝分享成果,并通过这种方式关注山区留守老人,共同营造互助共荣的社会氛围。
“年纪大了,在家闲着也是闲着,来庄稼地里拔拔草、松松土,和大伙拉拉家常,既活动了筋骨,还换来了好心情。”正在志愿除草的菜籽湾村留守老人奎永英乐呵呵地说。
奎永英老人今年76岁,儿子在西宁市务工,孙女在上大学,家里只有80岁的老伴儿和一个上初中的孙子,也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2019年摘了贫困的“帽子”,现在又被孝康养老服务中心纳入居家养老服务对象。
享受了精准扶贫和居家养老等惠民政策,奎永英一家人对党满怀感恩之心。“现在国家政策这么好,对我们老百姓也非常关心,所以我们要好好生活,努力让日子过得更好。”
虽说是志愿劳动,但李晶还是给参加志愿劳动的每一位老人发放了一条新毛巾和80元的补助。老人们接过钱和毛巾,脸上乐开了花。大家说,参加志愿劳动,没想到还领到了“工资”。
李晶,是公益路上的一位爱心使者。她从2012年底多方筹措资金开办了民和县第一家民办老年公寓,先后收住贫困孤寡老人40余人,免费收住贫困孤残、无家可归老人9人。2015年开办了社会福利性服务机构——民和县孝康养老服务中心。2016年开始做居家养老服务项目,截至2019年底,她的居家养老服务项目涵盖7个乡镇2165名服务对象,力争今年扩大到14个乡镇4600余人。同时吸纳服务人员94人,今年将达到205人。这些服务人员大多是家里有老有小,无法外出打工的居家妇女,她们的月工资都在2200元至3800元,其中11人来自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
9年来的公益路上,李晶带领孝康养老服务中心的职工和志愿者,先后为民和县各类独居、孤寡等困难老人提供居家和机构养老服务,累计服务达25万人次,她也先后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青海省劳动模范”等殊荣。
春耕秋收。李晶期盼这个只有6亩的“爱心农场”秋季收获满满,让参加爱心志愿的老人们有一份沉甸甸的收获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