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海网络广播电视台!

【新春走基层·脱贫攻坚一线见闻 】懒汉翻身记

来源:青海长云网作者:编辑:穆春莹发布时间:2021-04-06 查看数0

编者按: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一组数据展现出已经过去的2019年青海脱贫攻坚工作收获满满:这一年,青海始终把攻坚的重点和难点放在深度贫困地区,到目前已累计向深度贫困地区投入各类扶贫资金286.7亿元,完成三年计划投资总量的113%,并聚焦贫困老年人、贫困残疾人以及贫困单亲家庭等特殊困难群体,6.4万特困群众服务保障水平不断提升,生产生活得到全面改善。

2020年,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脱贫攻坚也进入了最后的冲刺、全面收官阶段,在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基础上,一批批驻村第一书记“咬定青山不放松”,紧紧围绕全省“两会”对打赢脱贫攻坚战部署的工作主线,以时不我待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围绕“精准”二字,集中人力、汇聚物力、整合财力,狠抓产业开发,全面巩固提升脱贫攻坚工作,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青海长云网讯(融媒体记者 赵莉 贾晓云 陈尚云 张静 海西广播电视台)常言道:人勤钱来到,人懒穷潦倒。几年前,李生朋就是这样一个懒汉,媳妇跑了,两个孩子要靠乡里乡亲帮忙照看……

1月17日,青海长云网“2020新春走基层·脱贫攻坚一线见闻”采访报道组一行来到德令哈市柯鲁柯镇安康村。当记者向村主任李宝忠提出想去村上的脱贫致富典型户家看看时,李宝忠脱口而出:“走,去李生朋家”。

在去往李生朋家的路上,村主任戏谑地说:李生朋以前是村里出了名的懒汉。2013年李生朋的老婆离家出走,扔下两个还在上小学的儿子。备受打击的李生朋也借着出去找寻老婆,整天不见人。两个孩子吃饭、上学都成了大问题。村主任李宝忠马上动员村民帮忙先解决两个孩子的吃饭问题,又与孩子们就读的学校及时对接,希望学校能减免孩子们的食宿费。

孩子们的问题解决了,在外寻找老婆无果的李生朋此时也回到了家中。可李宝忠还是不放心,因为回到家中的李生朋整日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待在家里当起了懒汉。

不干活,就没有收入,日子一天天的走向了下坡路,眼看着李生朋家穷得就快揭不开锅,乡里乡亲们都觉得李生朋这个懒汉没救了。可李宝忠和驻村工作队的干部们却不想放弃他,“现在的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这么好,我就不信了,他能做一辈子的懒汉。”

“人穷志不能短,扶贫必先扶志",是驻村干部们一直坚守的信念。大家轮流上门给李生朋做工作,讲政策,让他的心热起来,引导他树立“宁愿苦干、不能苦熬”的观念。“我们想先给他输血,再激发他的造血功能。”李宝忠信心满满地说。

通过一段时间的不懈努力,李生朋终于开窍了。不能再这样懒下去了,自己还有两个儿子要抚养,必须得振作起来。

振作起来的李生朋就像换了个人一样。到处找活干,农忙的时候种藜麦,农闲的时候出去打工。“整个人的精气神一下提起来了”对于李生朋的变化李宝忠和驻村干部们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当记者走进李生朋家时,第一书记永忠正在和他拉家常。对于永忠来说走村串户,拉家常是他工作的一部分,正是由于他的这种工作方式,驻村没多久他就和村民们打成了一片,每家每户的状况他都如数家珍。

2019年在永忠和驻村工作队的共同努力下,村人均收入达到了21000元,村委会用村集体收入给全村60岁以上的老年人代缴了医疗保险、减免了全年水电费。几年来村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改善,累计完成道路硬化27公里,落实厕所革命,改建厕所169个,积极推进植树造林工程,增加人居绿化面积120亩,完善各项基础设施。

永忠和驻村干部们的付出得到了安康村全体村民的认可和支持,这也是对他们辛苦付出的最大回报。

年关将至,李生朋家里已经早早地炸了花花、馓子,年货也备的差不多了,当记者问起永忠自己的年货准备的怎么样了,他没有回答,只是红着眼眶又走进了另一户村民家……

记者后记:

驻村第一书记既是中央政策的落点,也是精准扶贫的支点,成为精准扶贫联通上下的中坚力量。“修通一条路,开发一片地,扮靓一片庄,发展一个产业,建设一个坚强阵地。” 这是每个第一书记的心声。

像永忠这样的一批批第一书记们,是精准扶贫工作的排头兵、先行者。这些从机关单位中精选出来的优秀干部来到村里担任第一书记,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他们把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以前所未有的力度、热度、速度和高度攻城拔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