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2020省两会】让更多的“千里马”驰骋高原大地
脱贫攻坚—贫穷的本质是什么?
省政协委员何吉芳认为是——语言。
语言的交流不畅,导致贫困人口接受信息的渠道受限,不识字无法看懂拗口的小消息等,这些普通人所忽略的小错误,在贫困人口中可能会成为关键问题,并可能会产生恶性循环。同时对国家相关福利政策也缺乏准确把握和宣传,致使特殊人群被动的处在享受国家政策的盲区,失去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障与福利的机会。
何吉芳认为,在少数民族地区,应借鉴玉树州“小手拉大手”方式提升青海少数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普及水平,以语言助力脱贫致富和社会的持续发展。并在大学双语法学人才的培养中,试点“大手拉小手”方式提升大学双语学生专业能力水平,把党的好政策教给学生,让他们再传递到基层,让基层群众精准知晓党的扶贫政策,明明白白享受党的政策,坚决消除国家各项政策落实的盲区。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坚持引才育才用才并举,实施好青海学者、昆仑英才、博士服务团等人才项目,让更多“千里马”驰骋高原大地,跑出创新加速度。
何吉芳认为青海的省情就是缺人、留不住人、水土不服。在用好千里马的同时,可不可以挖掘现有的服水土的“百里马”?
何吉芳建议,大力推广外部力量与本土力量结合的“双向跟岗”的人才培养方式,提高现有干部素质。派驻干部有丰富的外向型知识和资源,当地村干部有着熟悉的内向型经验和阅历,这样的结对工作方式,既提升了双方干部的工作能力,又有益于地方的成长与发展。
还应重视选拔有“奔头”、有“想头”的年轻干部,做好人才储备;引导离退休干部职工担任顾问,他们拥有丰富的社会资源和工作经历,把他们请到扶贫一线,发挥他们的特长,展示他们的经验,推进新青海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