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全省两会】决胜全面小康 圆梦2020
崔丽娟。摄影:吴梦婷
为脱贫攻坚出份力
田间灌渠管理、荒坡绿化、坡改梯田、小流域综合治理……和农民打了22年交道,省人大代表崔丽娟越来越发现,她的工作经验能给村民帮很大的忙。
2018年11月,崔丽娟被调到西宁市湟源县水土保持工作站工作。在新的岗位,她接到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任务。为此,她几次到日月藏族乡下若药村走访,通过“支部联点”“党员帮扶”发现,农村居民对水土保持、环境整治、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政策充满了期待。
“吃的菜要健康、水要干净、农田要保持肥力……”这就是普通老百姓的要求,崔丽娟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居民对“好日子”的追求越来越高了。以前村里的农田肥力没办法保持,在水利部门的帮助下“纳隆沟小流域综合治理”为代表的多个项目成功实施,水土流失情况得到有效遏制,土地肥力也得到保证……
“我们用自己的办法为脱贫攻坚献出了一份力量。”崔丽娟说。
“作为一名水利工作者,我将从自身做起,积极践行新时代治水思路,倾听人民群众新期盼新需求,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新任务,进一步落实节水优先方针,引导身边人从观念、意识、措施等各方面都要把节水放在优先位置,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作出更大的贡献。”崔丽娟说。
俄日卓玛。摄影:吴梦婷
把牧民心声带到会上
村里40多户建档立卡户全部脱贫了、草场上的牧草长得越来越高……说起家乡2019年的新变化,省人大代表俄日卓玛激动不已。
俄日卓玛的家乡在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沙柳河镇潘保村。早些年,这里还有大片的荒草滩。如今,家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沙柳成荫,河水变清澈,草原也更绿了。
这样的变化,更体现在实实在在的数据中:2019年青海湖面积扩大20.08平方公里,青海湖畔的特有物种普氏原羚种群数量增加至2000多只……俄日卓玛说,她在调研中发现,家乡的生活环境好了,牧民们最想要的还是好的教育、好的挣钱技能和门路。牧民们最关心的还是在保护好家乡生态环境的情况下,多学一些跟保护环境有关的生活技能和职业技术,自己动手建设属于自己的高品质生活。
作为一名来自基层的人大代表,俄日卓玛切身感受到了好政策带给牧民群众的新变化,“我会把牧民的心声带到会场,和代表们共同探讨这一话题。”
马复兴。摄影:祁宗珠
以精神扶贫引领精准扶贫
省人大代表马复兴是西宁市湟中县汉东回族乡下扎扎下麻尔村的一名教师,因灾难而失去双手的他,在艰苦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下,克服自身残疾障碍,让农村的孩子通过知识改变命运,他的事迹感动全国。
今年两会,马复兴最关注教育和脱贫攻坚的话题。说起自己家乡的变化,马复兴感慨万千。这些年,一排排崭新的房子拔地而起,公路修到每家每户,每一条村路都装上了路灯,家家户户通了自来水,贫困群众收入、住房、就业有了保障,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
“现在农民种地有补贴、建房有补助、看病有救助、孩子上学有补助,但物质扶贫只能解决一时之需,脱贫致富终归是要靠自己的勤奋努力来创造。”马复兴说,今年全省两会上,他希望代表委员能更多地关注如何走好脱贫攻坚“最后一段路”的话题,建立包括教育扶贫、产业扶贫、文化扶贫等帮扶体系,以精神扶贫引领精准扶贫。
伊羊。摄影:祁宗珠
教育扶贫照亮孩子求学路
省人大代表伊羊来自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第三完全小学,从教20年。参加两会前,伊羊经常和家长、老师、学生谈心聊天,将收集到的信息全都归类整理,逐条记录在笔记本上。
从一名乡村教师到学校校长,20年时间里,伊羊见证着玉树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和跨越式发展。2014年起,玉树借助国家异地办学政策,实施了异地办学“千人计划”,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到了优质的教育资源。2019年,玉树州升本科人数、高考成绩比往年都有了很大提升。
“在接受免费义务教育基础上,很多农牧民子女还享受到包吃、包住、包学习费用的政策等,减轻了农牧民的负担。这些好政策让所有孩子都上得起学,家长也都愿意送孩子进学校。”伊羊说,随着脱贫攻坚的深入,玉树教育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
在今年两会,伊羊建议培养更多土生土长的高素质人才和师资队伍,同时进一步加大对玉树地区教育资金的投入和政策支持,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
喇海青。摄影:海东
加大黄河生态保护
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提出要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青海是三江之源,更有责任和义务保护好黄河,让黄河造福人民。
喇海青的家乡贵德县,是黄河南岸的一个小县,以“天下黄河贵德清”而闻名省内外。在喇海青看来,黄河丹霞地貌、出产的奇石等,隐藏的潜在价值难以估量,而让这些真正发挥价值,保护黄河生态是最主要的。保护黄河生态是各级政府部门的一件大事,让黄河文化、黄河生态等有机结合在一起,要让人人参与到保护黄河的事业中。天下黄河贵德清,作为一名贵德人,他更有责任和义务,倡导大家保护黄河,保护好“天下黄河贵德清”这张牌,把最美的贵德展示给大家。
黄河造福贵德,让贵德人吃上旅游饭,提高了贵德县的知名度。近年来,我省认真贯彻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奋力推进“一优两高”战略,不断增强民生福祉,加快两岸绿化,竭力打造沿黄生态经济带、生态文化旅游线。
李臣玲。摄影:海东
扶贫扶志激发内生动力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在政策、资金、人力的聚光灯下,青海脱贫攻坚在温暖中走过了一年又一年,在砥砺奋进中交出了一份惊喜而亮眼的成绩单。”省政协委员李臣玲说。
在李臣玲看来,在脱贫攻坚进程中,一些贫困人口脱贫后,可能因多种原因返贫。因此,防止返贫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内容。这其中,另一个重中之重就是要找出导致返贫的根源。
她认为,防止脱贫后返贫,不仅需要立足当前、切实解决突出问题,更需要着眼长远、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增强脱贫内生动力。
“脱贫不返贫才是真脱贫。”李臣玲说,扶贫扶志,激发内生动力。脱贫致富离不开产业的支撑,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解困的根本之策,要大力扶持贫困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引导和支持贫困地区群众发展生产,提高贫困群众的生产技能和竞争能力,这样内在活力就有了“源头活水”,同时激发贫困群众自身“造血”功能。
李臣玲表示,群众有了信心与干劲,有了积极性、脱贫成果才能得到巩固,群众才能共同分享经济发展的丰硕成果。
王力山。摄影:海东
工艺美术品走出特色之路
“老企业的新动力,就是要创新,要挖掘文化的魅力,尤其是在青海做工艺美术的企业,更要抓住青海独特的民族文化,让文化之水流经企业,让企业焕发生机。”省政协委员、青海昆仑山珠宝玉石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王力山说。
“青海地处青藏高原,有着独特的环境、地域特色,形成了丰富的人文和地理资源,我们独有的资源造就了独特的工艺美术文化,如河湟文化、昆仑文化、藏文化等。我建议充分利用文化和旅游行业优势,促进全省工艺美术传承与创新,激励广大工艺美术工作者提升创作水平,推动工艺美术行业健康发展。政府成立专门的工艺美术行业监督机构,规范工艺美术行业市场,力争打造青海工艺美术地方品牌。”王力山说。
吴文捷。摄影:海东
推动学前教育均衡发展
在省政协委员吴文捷看来,近年来我省积极推进学前教育规范化发展,学前教育服务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但从总体上来看,学前教育仍然是基础教育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存在着学前教育发展不均衡、民办幼儿园运营成本高,发展受限等一些问题。”吴文捷认为,按照国家学前教育相关政策,结合青海本地的实际情况,应以扩大普惠性资源、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举措为引擎和助力,健全体制机制,加大财政投入,保障学前教育整体水平和普及程度不断提高,推动学前教育均衡发展。
“有好教师才有好的教育,一支稳定专业的教师队伍,可以助推学前教育这辆‘列车’更快更好地前行,这是青海发展学前教育的共识。”吴文捷说。
他表示,对通过认定的普惠性民办园,应采取政策奖补、培训教师、教研指导等方式,支持教师发展。积极探索建立政府资助和扶持民办幼儿园发展的制度,对普惠性程度较高的集体幼儿园或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符合公办园认定标准的,逐步提档升级,纳入公办园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