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海网络广播电视台!

【聚焦全省两会】代表热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来源:西海都市报作者:周建萍编辑:赵文莉发布时间:2020-01-17 查看数0

【报告摘登】当前青海已具备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坚实基础,我们要咬定青山不放松,用行动兑现庄严承诺。对标“一脱贫、两翻番、四实现”,以奋发有为的工作状态、积极务实的工作举措,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确保地区生产总值比2011年翻一番。多渠道促进城乡居民增收,持续缩小城乡、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分配差距,确保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1年翻一番。

7.7万贫困人口符合摘帽退出标准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青海人心中有底气。

去年,我省绝对贫困人口如期清零。聚力攻克“三区三州”和六盘山地区深度贫困堡垒,脱贫攻坚连战连胜。经省级核查,剩余的17个贫困县、170个贫困村、7.7万贫困人口符合摘帽退出标准。

这一年,我省多措并举,强化精准扶贫、精神扶贫、对口扶贫,不搞形式主义,力戒弄虚作假,四年集中攻坚任务全面完成,14.55万户、53.9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脱贫攻坚路上不落下一户一人。

对于这样的成绩,省人大代表、班玛县委副书记、县长刘正伟说,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班玛县把脱贫攻坚与生态保护紧密结合起来,借助特殊的资源禀赋,按照县域不同的区域功能分别定格为种植区、养殖区、旅游区,大力发展“百亩”蔬菜、“千亩”青稞、“万亩”藏茶种植、牦牛养殖产业和有机畜产品深加工、红色旅游和温泉休闲度假旅游等产业,三大产业体系、三大产业板块带贫减贫效应十分明显。

刘正伟说:“在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基础上,我们将紧紧围绕全省两会对打赢脱贫攻坚战部署的工作主线,以时不我待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围绕‘精准’二字,集中人力、汇聚物力、整合财力,狠抓产业开发,全面巩固提升脱贫攻坚工作,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91.3%的行政村实现集体经济破零

去年,我省紧盯脱贫攻坚目标,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突出问题,全面完成“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危旧房改造任务,1622个贫困村光伏扶贫电站全部并网发电,“精神脱贫”有效激发了群众内生动力,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清零。

充分发挥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的强基促稳作用,在52个村开展乡村振兴试点,实施牦牛、青稞产业发展三年行动和牦牛、藏羊原产地可追溯工程,牛羊出栏数分别增长9.2%和7.5%,91.3%的行政村实现集体经济破零。

对此,省人大代表、海东市乐都区高庙镇新庄村党总支书记李连和感触颇深。2019年,新庄村实现了土地集体化,以每亩1000元的价格流转了300亩土地,村集体产业每人分红500元,这在乐都区尚属首次。目前,卯寨景区打造了游客中心、停车场、水上乐园、玻璃水滑道等项目,村民在家门口增收,生活质量大大提高。

李连和还说,村里的变化翻天覆地,村民们心里想的、付诸实际行动的每一件事都围绕着“青山绿水”“美丽乡村”的发展理念来做。如今,定期清扫的街道干净整洁,沿街铺面前统一摆放了垃圾箱;小花园点缀着农家客栈;休闲小广场上刮起文体娱乐的时尚新风;百姓大舞台频频上演着最炫民族风;开心农场上城里人卷起裤腿挥汗如雨,卯寨的庄稼汉手把手地做起了技术指导。点点滴滴的变化,让村民深深感受到脱贫攻坚带来的福祉。

全面推广“精准防贫保”试点经验

今年,我省将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聚焦“七项重点工作”,实施“百乡千村”示范工程,再确定扶持25个省级示范试点村场,推进农牧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一批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和乡土特色产业经济实体,建设高标准农田20万亩,稳定百万吨粮食产能,全面实现村集体经济破零。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让广大农牧民与新时代同步共享幸福生活。

在决战脱贫攻坚上,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强化攻坚责任,下足绣花功夫,开展“补针点睛”专项行动,实施“九大脱贫后续巩固行动”,加强动态监测,坚持返贫即入、脱贫即出。强化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力度。全面推广“精准防贫保”试点经验,深入开展精神扶贫,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以优良作风冲刺决胜脱贫攻坚战,决不搞弄虚作假的数字脱贫、“盆景工程”。

以身处新时代为幸,更要以奋进新时代为荣。行百里者半九十,站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节点,青海儿女将坚决扛起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