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海网络广播电视台!

【两会特写】乡村振兴下的致富路

来源:长云网作者:滕萌 刘羿楠编辑:赵文莉发布时间:2020-01-16 查看数0

长云网讯(融媒体记者 滕萌 刘羿楠)“早起勤耕作,归来戴月光。”这是本康沟村村民以前辛勤劳作的生活写照,可即便是这样,山大沟深、土地贫瘠、生存环境恶劣的本康沟村,依旧拖了海东市化隆县的“后腿”,基础设施条件差、贫困人口多、村民劳动技能缺乏、传统农业比重大的因素决定,让它上榜化隆县,乃至省级重点贫困村名单。

穷则思变,扎巴镇本康沟村自2019年以来,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通过高位推动、典型带动、部门联动、督导促进等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形成了上下齐抓共管,共建和美乡村的良好态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实现了新的突破,得到了上级党委的充分肯定。2019年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青海省省级乡村振兴示范点、青海省省级文明村、省市县三级民族团结示范村,2017、2018年被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本康沟村服装加工车间被评为全国巾帼建功先进集体、青海省妇女手工制品示范基地、青海省农牧区妇女岗位建功先进集体。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深入贯彻“五四战略”,奋力推进“一优两高”,紧紧围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路,以“乡村旅游”拓宽增收渠道,本康沟村实现了由年度脱贫退出向建立长效机制转变,由被动脱贫向扶志扶智转变,脱贫攻坚工作呈现出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全面开花的工作局面,脱贫成效显著,结果扎实。

为了进一步推进产业扶贫,就业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持续增强贫困群众的脱贫意识,彻底摒弃“等、靠、要”思想,本康沟村依托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无污染的环境优势,距离省会西宁市不到1小时的区位优势和本康沟村民风淳朴、忠厚的人文优势,打造以花海观赏、“本康神泉”、观光采摘园、传统农家乐、民俗文化体验、民俗演艺、乡村民宿、民族服饰加工体验、户外射击运动、户外摄影、等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旅游服务产业的民俗旅游村,并着力打造“一沟一道二环三山”的精品旅游线路,成为化隆县旅游扶贫项目样板村、示范村。

在2019年“青海年·醉海东”拉面之乡度新春活动中,结合春节期间本康沟村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本康沟村发动全村47户农户开设了以农家土炕、农家饭、特色小吃、家庭宾馆等适合村情实际的旅游亮点,在春节期间,让村民们在家门口不但幸福过了大年,同时,提供就业岗位50个,每户平均增加人均3000元左右的收入。依靠旅游扶贫项目,努力实现了本康沟村民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的积极转变。

本康沟村乡村振兴的实施,是政府引导与社会帮扶相结合,是外部支持与自身努力相结合的新型产业格局的具体表现,是充分调动社会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加速当地优势产业优先吸收贫困劳动力,做到精准扶贫政策落地和相关产业发展优势互补,实现了因地制宜的精准扶贫及乡村振兴发展模式。下一步,本康沟村的旅游扶贫项目将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与化隆县委、县政府保持高度一致,结合正在筹备建设的娱乐设施,因户因人施策,创新工作思路,激发村民内生动力,让每一户村民在旅游项目中都能有钱赚,有事做。同时,继续发挥好本康沟村的民族服饰加工车间“公司+扶贫车间+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结合本康沟村已建成的乡村民俗旅游村,在民族加工车间内设立服装加工体验区,吸引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以此来带动经济收入,提高农民经济水平,并以点带面,吸引周围村庄的闲散劳动力前来车间务工就业,达到共同奔小康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