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海网络广播电视台!

【改革开放40周年】小电视里看百姓生活大变化

来源:青海长云网作者:何明录 喇永斌编辑:李娜发布时间:2019-01-18 查看数0

改革开放的40年间,电视机从黑白到彩色、从平面到立体,从模拟信号到数字时代,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技术革新,也承载着改革开放40年来信息传播的重要使命。一件件,一代代,都是生活改变、时代变迁、改革开放取得卓越成就的见证者。今天,我们就带您聊聊改革开放和电视的那些故事。

宁国俊是贵南县茫曲镇昂索村的村民,在好政策的引领下不久前搬进了刚刚盖好的新房子里。屋子变宽敞了,宁国俊一家也有了想换一个大电视的想法。

“老板买个电视的话哪个好一点。你介绍一下。”宁国俊问电器销售员,销售员回答:“首先你看你需要多大尺寸的电视,价格也不同,房间多大就买个多大的。”宁国俊告知:“我的是三十多个平方的客厅。”电器销售员说:“我推荐你买这个55寸的曲面屏的,是今年的新款。价位也在中端,它的是4k功能,全智能的,也可以手机投屏联网,小孩学习也比较方便,全部都有的,等于说就是一步到位了。”

如今,电视早已不再是老百姓眼中那个只会播新闻的“方匣子”了,能不能上网、支不支持手机互联已经成为了大家买电视时关注的重点。

“电视的画面有点问题,我调一下,最近出来了个新电影听说是比较好看,我俩看看。”宁国俊说:“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变化特别大,原来想买个电视也就没钱买不了,现在特别方便,智能电视家家户户都普及了,比起以前变化真的特别大。”

电视,这个再平常不过的物件,对于不同年代的人,却有着不同的意义。宁宗元是宁国俊的父亲,在那个电视机尚未普及的年代里,电视机算得上是家里的“大件”了,买一台电视机往往要花掉全家一年的积蓄,眼前这台老人珍藏多年的黑白电视机,就承载了他在那个年代的别样回忆。

贵南县茫曲镇昂索村村民宁宗元说:“这个黑白电视来的不容易,过去六十年代我老大儿子结婚的时候我买的,那时候一个黑白电视才100多块钱,我们全家的收入才200多块钱,就是为了纪念一下孩子结婚就买了,和现在比的话,真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改革开放带来的不仅仅是百姓家中电视机的变化,更见证了贵南县广播电视事业的长足发展。虎权,时任贵南县广播电视站站长,从事广电事业已经有四十多年的时间了,但留存在这位老广电人记忆里的那段历史确是历久弥新的。

时任贵南县广播电视站站长虎权说:“我还记得有一年大年三十,我站所属的黑羊场转播台电源出现故障导致信号中断,在我们上山的时候,就有周边藏族群众自发的帮我们抬检修设备,还陪着我们一直在山顶观看完了中央春节联欢晚会结束,虽然当时天气寒冷,但藏族群众的那份对电视的热情使我深切的感受到自己肩上的责任有多重。”

因为条件受限,那个时候即便家中有电视也只能在仅有的几个频道中来回切换,想多看几个频道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情。

虎权说:“40年前,贵南县城关只有一套有线广播,根本谈不上能看到电视了。到1983年贵南县才有了一座电视差转台,发射青海一套电视节目,而且信号要从西宁转共和到县城关通过五级转播台,由于是模拟信号到贵南县信号质量已经衰减了一半,画面雪花多,杂音大,但对于拥有电视的群众来说这已经很满足了。”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贵南县的广电事业也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从大喇叭到调频广播,再到数字广播;从差转台、到卫星接收站、再到有线传输;广电事业的不断发展也成为了改革开放成果的一个缩影。

贵南县广播电视台技术部主任郭海军说:“依托我县目前已有的7座发射台站以及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数字化覆盖工程的深入实施,截止目前,我县广播电视无线信号已基本覆盖全县。”

贵南县广播电视台台长马维民说:“今年,我台自办节目已由以前的标清信号升级为高清信号,今后,色泽更加鲜明、画质更加细腻的荧屏效果将成为未来的主流。”

辉煌巨变的40年,也是我国电视行业“奔跑”的40年。从“雪花点”到数字高清,从“奢侈品”变为生活中的必需品,从以前频道选择观众再到如今观众和电视互动,这一切不仅是我国科技实力显著提升的显现,更是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改革释放红利惠及百姓的生动体现,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前行的时代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