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盐湖四十载 难舍峥嵘岁月情 ——一位耄耋老人的盐湖情怀
望盐湖四十载 难舍峥嵘岁月情 ——一位耄耋老人的盐湖情怀在盐湖社区,生活着这样一群老人,他们中,最年轻的也已步入古稀之年,却仍情牵盐湖。当许多老人选择离开高原,回到内地享受退休生活时,他们却选择留守这片曾经奋斗过的热土,选择在这里安度晚年,和这片土地同依共存。
他们,就是青海盐湖集团的退休老人。
今年82岁的张连吉老人就是其中一位,他是首批盐湖的开发建设者之一。
“盐湖这些年的发展真是太不容易了!”张连吉向记者回忆了他在盐湖开发建设的艰苦岁月,感叹改革开放40年来盐湖在生产生活和发展方面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谁也没想到盐湖这么苦”
“天上无飞鸟、地上无根草”。
图为盐湖工人早期居住的盐块房
1958年,22岁的张连吉第一次踏进察尔汗盐湖,开启了他在盐湖奋斗的艰苦岁月。
当时,张连吉和其他来自全国各地的招工青年一起,坐着汽车从西宁出发来到察尔汗,几百公里的路程,汽车整整颠簸了七天。到了察尔汗后,茫茫盐滩里却看不到工厂的影子,大家都问“厂子在哪里?”后来有人找到插在地上的一块纸板,上面写着“察尔汗钾肥厂”,眼前荒凉的情景让人心里凉了半截,有人当时就哭了起来。当天晚上,所有人蜷缩着挤在几口烧饭的大铁锅里度过了一个难熬的夜晚,这一幕情景深深地印在了张连吉的脑海里,终生难忘。
图为早期的车间。
“我们当时生产钾肥的方法很原始,全靠拉耙子,用小车推矿,推到木槽子,再灌到布袋里,穿着皮裤站在卤水里,一天下来脱下皮裤里面能倒出水来,吃水全靠背冰,几个月都洗不了一次澡。”张连吉回忆起当时的生产场景,重复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苦!真是苦!”
图为拉靶子生产钾肥。
就这样,张连吉在盐湖一干就是39年,从生产一线职工干到了生产队长,并成了家有了孩子,在盐湖扎下了根。
当时,看到很多职工家属没有工作,张连吉就带领家属搞生产服务,后来组建了盐化厂并出任厂长,再到后来转战后勤部门任科长,在盐湖开发建设的峥嵘岁月里,张连吉从普通职工成长为中层管理人员,一直到1997年光荣退休,39年盐湖工作,张连吉见证了盐湖开发建设的艰苦岁月,和40年来盐湖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变强的发展历程。
“没想到盐湖上能开船”
图为8月21日,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60周年庆典大会在钾肥分公司中心码头隆重举行。
今年是盐湖开发建设60周年。8月21日,青海盐湖工业股份公司举行了盛大的成立60周年庆典活动,并邀请60位老一代盐湖人代表光临现场,张连吉也在受邀之列。
“我们以前都是铁锨洋镐挖矿,人拉肩扛,从没想到盐湖上能开船,简直像做梦一样,变化太大了!”看着盐田里的现代化采盐船,张连吉和老建设者们不住地发出感叹。
40年改革开放带来了盐湖的大发展,今天新时代的盐湖人加快转型升级,从单一的钾肥产品转变为综合利用循环发展,生态“镁锂钾园”建设继续起航,续写着改革开放新时代“盐湖”精神。
“要让盐湖事业后继有人”
张连吉退休后选择留在了格尔木,6个子女也都留在了青海,其中两个孩子在盐湖工作,成了“盐二代”。如今张连吉已是四世同堂,含饴弄孙,尽享天伦,过着幸福的晚年生活。
张连吉内心有一个“自私” 的心愿,那就是要让自己的子子孙孙都有人留在盐湖工作,世世代代坚守盐湖,见证盐湖发展的美好未来。
如今,随着格尔木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盐湖股份公司在市区已建设了三处职工小区,张连吉说:“我现在吃喝都不用发愁,子女们都孝顺,小区里设施健全,不用出小区门,超市、银行、学校、幼儿园、卫生院啥都有,社区的服务很周到,经常上门给我量血压,逢年过节公司领导和社区都来看望我,小区环境越来越好,现在的生活真是幸福呀!
目前
∨
盐湖社区开办了老年大学,成立了老年门球队、老年艺术队和老年义务巡逻队。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服务设施功能完善,让老年人的生活多姿多彩。社区还为老年人专门提供了免费体检、上门服务和慰问等活动,让像张连吉这样的老盐湖真正感受到了党的关怀和温暖。
图为盐湖社区老年大学秋季开班,并为老师颁发聘书。
虽已80多岁高龄,张连吉每天仍坚持看新闻,了解国家大事,时刻关心着盐湖未来的发展,还应邀为新入职的盐湖职工讲述盐湖开发建设的历史。“40年来,看看眼前格尔木和盐湖发展的变化,我更不愿意离开盐湖,离开格尔木。我相信,只要紧跟习总书记的步伐,坚定改革开放的信心,新时代盐湖发展一定会更好,格尔木的明天也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