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海网络广播电视台!

改革开放40年格尔木民生工作“成绩单”送上,请查收!

来源:格尔木日报作者:编辑:张琪发布时间:2018-12-14 查看数0

算一算经济账 答一答民生题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市民生工作回顾

2018年,站在新时间的节点回望:“脱贫了”“涨工资了”“住上新房了”“创业成功了”“生态环境更好了”……一组组生动的热词,一个个鲜活的故事,一张张幸福的笑脸,让40年来的民生画卷厚重而温暖。

民生是什么?民生就是一件件在百姓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事,就是一份份百姓能实实在在感受的到的温暖。

掂一掂钱包,群众更有“获得感”

40年来,我市从住房、医疗、教育,到物价、就业、社保等方面投入人力、物力,将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市百姓,同时,我市坚持精耕细作,民生保障由原来的“保基本、广覆盖”,逐步向“重统筹、多层次,建机制、顺体制,严管理、可持续”转变,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在一个个暖心的举措中得到不断提升。

40年来,我市在项目管理方面统筹推进项目建设,大力实施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农牧区基础设施贷款项目、为民办实事项目等,随着我市经济的快速增长,居民收入的大幅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实现跨越发展。从基本消除贫困到解决温饱,再到实现总体小康,格尔木正在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迈进。

记者从市统计局了解到,201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0436元,是1984年的48倍,年均增长12.5%。消费水平日益改善,消费结构升级。2017年,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达到17740元,是1984年的26倍,年均增长10.5%。

算一算红利,惠民政策更加顺应民意

近年来,我市一手抓改革发展,一手抓补齐民生短板,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振兴发展的重要工作,政策向民生倾斜、财力向民生集中、感情向民生投入,大力推进民生工程项目建设。加大了环境改造、道路修建、城镇建设、满足文化需求等直接涉及职工群众生活的各项工作力度,一项项“民生工程”掷地有声,一幅幅亲民画卷徐徐展开。

2017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7.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78年增长45倍,年均增长10.3%。种植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982年的34.1%调整为2017年的70.9%;粮食、经济作物及其他作物面积比例由1978年的88.38:7.57:4.05调整为2017年的5.04:0.12:94.84。粮食单产由1980年的87.2公斤/亩,提高到440.3公斤/亩。农业机械总动力11.6万千瓦,化肥使用折纯量5665吨,农牧业实现了由重视量的增加向注重质的提高的转变,特色农牧业产业化的生产格局初步形成。同时,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全面启动,农民和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

捋一捋经济,发展加速促城市进步提升

改革开放之初,我市工业改革从放权让利、扩大企业自主权入手,逐步使企业从管得过严、统得过死的框架下解放出来,成为独立自主、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极大地调动了企业的积极性。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我市又迎来了新一轮发展高潮,全市上下抢抓机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资源为依托,着力培育特色工业和优势产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循环经济发展深入推进,以盐湖化工、石油天然气化工、黑色有色金属等综合开发、光电、风电为主的新能源产业和以矿泉水开发、枸杞种植加工为主的特色轻工产业为主体、各产业间融合发展的循环经济体系基本形成,工业已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

1978年,全市工业总产值仅为3421万元,1989年超过亿元,达到11865万元,此后,随着格尔木炼油厂的建成,1994年登上10亿元台阶,达到12.6亿元,石化产业初具规模,随着百万吨钾肥的建成,盐化工业迅猛发展,2006年工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2017年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 400亿元,达到419.73亿元。工业增加值由2004年的21. 93亿元跃升至189.57亿元,比2004年增长7.3倍,年均增长17.7%。工业增加值所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4年的50%提高到2017年的57.9%,对我市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推动着我市经济在省内的位次不断前移。

数一数交通   百姓出行更加方便快捷

改革开放以来,以公路、铁路、航空、管道等为主的综合运输网络初步形成。交通运输量大幅增长,交通运输设施和装备水平显著提高,现代管理和信息化应用水平明显提升。交通运输业无论从运输里程、运输量,还是从技术装备水平等各个方面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步入了纵横交错、多种运输方式共同发展的新阶段。如今,109国道改造,花格、格拉输油管线,涩宁兰、涩格输气管线(复线),兰西拉光缆,330电网双回路、机场新航站楼建成投运,火车站站房改造等项目如火如荼地进行,格尔木正在全力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青海省副中心城市。   

2017年,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3126公里,比1978年增加2455公里;乡村公路建设力度逐年加大,乡乡通油路(水泥路)、村村通砂石路目标基本实现,农村公路里程达1606公里。全市客运量达到217.14万人次,比1983年增长42倍,其中公路运输100.01万人次,增长4.6倍;民航客运从无到有,客运量为17.23万人次。货运量达到2797.62万吨,比1983年增长550倍。

40年,在历史长河中只是白驹过隙。但对于一座城市而言,有太多的经验值得总结,也有更多的新命题期待探索。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背景下,在全力打造青海省副中心城市的使命中,如何推进格尔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格尔木人又一次在思考中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