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海网络广播电视台!

省城北区“七五”普法宣传春色满园

来源:西宁晚报作者:芳旭 北区司法编辑:滕萌发布时间:2018-11-23 查看数0

自“七五”普法启动以来,城北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推动“两个绝对”具体化见人见形见效、入脑入心入行为抓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宪法,深入开展第七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法律服务需求。

加强组织领齐抓普法工作

“七五”普法伊始,城北区认真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实施、人大政协监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普法工作机制,根据人员变动情况,及时调整法治北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普法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完善了相应的领导班子,形成了全区上下层层抓普法、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为确保普法工作真正成为党政主要领导负责的一把手工程,城北区将普法工作纳入年终目标考核,通过层层签订责任状,使普法工作成为全区上下一项实实在在的硬指标,为生态北区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机制保障。

深化宣传法治教育

遍地开花

实现载体创新是北区普法人的又一创举。围绕“七五”普法三类重点对象,积极拓展1+N法律服务模式,在内容上、形式上使“法律八进”在北区遍地开花。

机关普法突出“严”字:严把制度关、学习关、实践关,努力提高机关干部法治理念和依法行政的能力,通过坚持党委中心组学法制度、领导干部法律知识任职资格考试制度、法治轮训制度,着力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城北区在西宁市率先组织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开展以案释法专题宣讲,有效增强了纪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抓住公职人员普法用法,全面启动无纸化学法用法及考试工作。

学校普法遵循“引”字:充分发挥课堂教育主渠道作用,通过开展“法泽校园,伴你成长”系列活动,针对性地开展法治讲座、法治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法治微课堂、模拟法庭等活动,提高第二课堂的感染力和渗透力,引导青少年培养守法习惯。

寺院普法紧扣“稳”字:举办全区宗教界人士以案释法专题铺导、“法律进寺院”专题讲座和赠送法律书籍等活动,努力提高宗教人士和信教群众的法律意识。

农村普法着眼“实”字:结合“三下乡”“草莓节”“花儿会”“春风行动”“扫黑除恶”等活动,针对农村征地拆迁、土地确权、社会治理热点难点问题开展法治宣传活动,变传统普法方式为引导式普法。文化搭台法治唱戏,成为农村农闲普法的新常态。

社区普法瞄准“活”字:利用社区普法志愿者、市(村)民法治大讲堂、道德讲堂等资源,开展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法治宣传。其中通过开展“模拟法庭进社区”系列活动,让社区工作人员、居民自导自演讲述身边的法律案例,使居民零距离地感受庭审现场,更真切地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受到了干部群众的好评。

企业普法强调“帮”字:围绕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诚信经营、依法管理能力,组织法律顾问为企业进行全方面把脉问诊,并为企业经营开出“良方”。开展“农民工学法活动周”,“普法知晓率和参与度”双提升、法律援助“进工地”活动,有效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

驻地部队普法凸显“亲”字:给人民子弟兵送去最实用的法律书籍,与部队联合举办文艺汇演、法治讲座、法律咨询活动,在8个团以上军警部队设立军人军属法律援助工作站,满足军人军属的各种法律需求。

特殊人群普法突出“化”字:定期组织社区服刑人员参加集中学习法治教育外,根据不同服刑人员的特殊情况探索开展不同形式的法治宣传教育,定期组织开展读书活动,定期编发法治短信进行告诫提醒、工作人员“家访”时以生动形象的真实案例以案说法,强化特殊人群的遵纪守法意识,避免“小矛盾”酿成“大纠纷”的案件,收到了较好的普法成效。

弘扬宪法精神学习热潮不断

近年来,城北区把学习宪法作为普法的首要任务,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宪法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区普法办在组织全区干部职工、农村、社区干部参与省市“学习宪法、尊崇宪法”有奖知识竞答活动的基础上,以普法微信群和法治北区公众平台为依托,加大对《宪法》知识的日常推送和组织学习力度。在纪念建党97周年之际,区普法办联合区委组织部举办“学党章、学宪法、学报告”知识竞赛,全区各镇、街道党(工)委、区直机关各党组织踊跃组队参加比赛,在全区上下掀起了“学党章、学宪法、学报告”、积极践行“两个绝对”的活动热潮。

提升服务保障大力改善民生

为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均等化,提升法律服务能力和水平,城北区着力打造综合性、便利性、多层次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实现了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实体平台全覆盖。持续推进一村一(社区)法律顾问全覆盖工作,认真落实全省法律顾问工作推进会精神,加大对法律顾问的规范管理和日常考核工作,通过普遍建立村社区法律顾问微信工作群,及时满足所在村社区干部群众对公共法律服务的需要。引入公证业务,拓展了公共法律服务领域。为加快互联网+法律服务模式,城北区在充分推广12348青海法网、西宁普法的同时,加大对“法治北区”微信公众号的提升改造,开通在线律师咨询服务功能,努力实现零延时、零距离、零差错服务。

创新法治宣传成效显著提升

为充分发挥文化的引领、熏陶作用,努力为生态北区、法治城北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将法治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更新完善“法治北区一条街”及法治文化广场等项目,建成西宁市首批法治宣传教育示范基地,进一步加大青少年法治教育;在马坊街道新村社区打造完成集中体现“六个一”元素的城北区社区法治文化大院,与朱南、朱北农村法治文化大院、严小法治大舞台、朝阳法治文化广场、名扬华府、宁瑞水乡法治文化小区共同形成了全省规模最大、覆盖内容最全的法治文化阵地群;积极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组织参与西宁市法治微动漫作品和以案释法典型案例征集活动,均荣获优秀组织奖,提升了北区法治文化软实力。

基层法治建设

不断推陈出新

结合北区实际,建立了基层法治建设“123”模式,基层普法教育和法律服务的时代性、针对性、实效性有效增强。2017年底,祁连路小学被命名为西宁市首批法治宣传教育示范基地。“民主法治村(社区)”“诚信守法企业”“法治校园”等法治创建活动稳步推进。截至目前,创建区级“民主法治村(社区)”64家,市级38家,省级5家,国家级1家(三其村);祁连路小学等7所中小学校创建为“法治校园”,城北区公安消防大队被评为区级“法律进军营”示范点,西宁特钢集团等5家企业创建为“诚信守法企业”。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全面依法治国成为这个时代最强音的今天,城北区将不断开创普法工作新局面,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坚实的步伐跃马扬鞭,攀登新的高峰,绘就新的“七五”普法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