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视角---细品不一样的青海(上篇)
01.前言
第一天:
作为第一次来西北的孩纸,在这里除了领略与繁华城市完全不同的空旷以外,在这里肆意横行的便是数不尽的羊群。
接近沙岛的位置,一群羊便在牧羊人的带领下,在公路上缓慢行走,此时我们不得不放慢车速,待羊群让开一条路。
每当开快车的时候,尽管路上空无一人,我们都会小心翼翼,以防一不注意,某只可爱小动物横穿马路。
进入沙岛景区后,车会先经过几个小的内湖,如月牙湖、太阳湖等,还没到达青海湖,已经看见这里沙漠与湖水结合的美妙,沙岛位于青海湖东北部,海晏县境内,是湖中最大的岛屿,颇象一个新月型的沙岛景区青海湖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大沙丘,是湖中沙垄突出水面受风沙作用堆积而成的,恰似一个新月新型沙丘漂浮在水面上,为湖中的一大奇观。
阿岛兄已经迫不及待的在公路上凹起了造型,虽然只是一条普通的公路,但对于第一次来到这里的我们来说,都无比惊奇。
在距离沙岛最近的太阳湖,我们停了下来,正午时分艳阳高照,整个湖面被照的透亮,而远处的沙丘在湖水的倒影下形成的一个镜面结构,更是我们这些风光爱好者不容错过的奇景,沙岛上有两个淡水小湖,一个名为月牙湖,一个名为芦苇湖,湖水主要来源于地下泉水,湖泊周围水草丰美,与瀚海沙丘景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小伙伴一身红色,在美丽的景色中十分显眼,大红服装是旅拍的利器,妹纸们如果出去旅行,想为自己留下一些美好的画面,红色长裙几乎是必备之选。
到达青海湖沙岛景区,放眼望去,整个景区除了几个当地人以外,几乎没有任何游客,如果不是这块石碑记录着「青海湖」三个字,几乎让人忘记这里也是一个收费的景点,为什么推荐沙岛?除了不同于二郎剑景区的常规化景象以及游客稀少以外,它还包含了一片巨大的沙丘,而湖对面远处的雪山也赫然显现,再汇集几个美丽的内部小湖,简单来说,这一集合了青海湖+沙丘+雪山+内湖+游客稀少的地方,怎能不是第一选择!!而游客稀少的原因,除了景区在开发力度的不同倾斜以外,还有路线的连贯性,对于大多数去茶卡盐湖的游人来说,他们更乐意选择二郎剑景区,需要注意开放时间:08:00~18:00,门票:旺季(5月~10月):70.00元 淡季(11月~4月):35.00元。
其实,这次的行程安排有相当一部分是我们在出发前,通过谷歌卫星地图查找,也就只有大西北这种大片自然风光的地方可以通过这种方法去找寻那些静谧之境。
出发前,机智的阿岛便在卫星图上发现青海湖边的这一处被沙围绕的湖水,于是按图索骥便来到了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
青海湖沙岛位于青海湖东北部,是青海湖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距省会西宁仅120公里,湖边处是娱乐项目的所在地,每年七月份这里都会举办国际沙雕节,七八月份前来,在湖边向北侧走,便可以看到大片的巨型沙雕,壮观精彩,然而正是因为其处于东北部的原因,与茶卡盐湖正好隔着整个青海湖,因此前来西北旅行的旅客基本上很少选择沙岛这一地点,也让它少了几分热闹,多了一些自然与清净。
最美莫过于远处若隐若现的雪山,在湖水的相称下,天边湖水融为一体。
沙岛上悬挂着的一个巨大经幡,让这里的藏族文化气息越显浓厚。
好了,该是在青海湖放飞无人机的时间了~!其实只是把无人机飞到湖面上静止不动,然后给来个特写,但无人机螺旋桨吹起的湖面涟漪,让原本静止的湖面生动了起来。
透过无人机的视角,我们再来看这个叫“沙岛”的地方,才明白它为何称之为“沙岛”。
沙岛曾是青海湖最大的岛屿,因湖沙垄不断接受风沙堆积而形成,恰似一个新月新型沙丘漂浮在水面上,为湖中的一大奇观,现在已与陆地相连,连绵起伏的沙丘一望无际,而沙丘的尽头却是江河湖海,沙丘因青海湖水位逐年下降和湖沙垄突出水面接受风沙堆积而成,不知道若干年后的这里,是否会变成一片沙漠。
从上帝视角放眼望去,湖面平静无瑕,云朵在镜面的反射下,如同镶嵌在湖面之中。
少不了的打卡照,此时,我们似乎拥有了整片青海湖。
此时,已是下午两三点的时刻,按照原定计划,我们当天还要赶往七百多公里以外的格尔木看察尔汗盐湖,如果现在出发,估计到达目的地已是半夜,于是乎我们只好临时变换方案,在沙岛一直呆到日落,再离开去就近的德令哈过夜,想着沙岛这个地方,既有青海湖,又有沙丘,还有湖泊和公路,基本上西北的大部分特色都涵盖了,那就一次性拍个够吧。
草地上成队的羊群在阳光的沐浴下,安静的吃草,还是那句话,这里见到的羊比见到的人,要多得多。
我们从青海湖沙丘回到了初进来时候遇到的两个湖泊,这里介绍一下,在一座座沙丘的拱卫之下,有两个小型淡水湖泊,一个名为月牙湖,一个名为芦苇湖,湖水主要来源于地下泉水,湖泊周围水草丰美,与瀚海沙丘景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由于风小,湖面的水异常平静,如一面镜子一般,倒影这远处的沙丘,一张几乎像是后期镜面合成的照片,真实显现在眼前。
然后,我们每个小伙伴都在这个镜面倒影的背景下轮番打卡。
已经是傍晚时分,太阳渐渐下山,此时整个景区的颜色也像是洒满金色般浓郁起来,这个时候正值一天中最佳的拍照时机,作为热爱摄影的我们当然不能错过,但发现其实在西北不一定在日落时分,就足以获得好的画面效果,反而在日落时候,万里无云,也不易获得火烧云的绚烂效果。
趁着天还没完全暗下来,我又跑回湖边记录下落日,可惜位置并不朝向西边,无法捕捉到太阳,只能借着余晖拍摄,此时的青海湖依旧平静的如一面明镜,把所有的一切都反射出相同的模样。
02.
第二天:
在德令哈短暂过夜后,第二天的安排,基本上可以用三个字概括——“无人区”。
传统的西北大环线,从西宁出发,沿着青海省直到敦煌的这一段行程,青海湖和茶卡盐湖过后,基本上便没有太过出名的景点,大部分人会选择在长途奔袭到大柴旦镇过夜,然而我们,不走寻常路的我们,在这一段路上的安排可以说是本次全程换线最精彩的地方!
一般经过德令哈,有些旅客会选择可鲁克湖、托素湖、外星人遗址等途径地点,但之前查阅过资料后发现景色普通,这段路基本上以戈壁为主,而茫茫的戈壁在我们看来,确实更具魅力的地方。
1、由于车少人稀,再加上多为国道,在这里拍摄公路大片再合适不过,苍茫的感觉在别处无法获得。
2、我们在做行程准备的时候发现了一条带陡峭坡度的公路,画面巍然壮观。这种公路在国内几乎很少见,多出现于美国各种西部大片中,这次被我们挖掘到了。
3、水上雅丹魔鬼城,很多前往雅丹地貌观赏的游客,大都会去敦煌附近的雅丹魔鬼城。陆地上的魔鬼城固然霸气,但位于青海的水上雅丹地貌,更具有魔幻色彩。
4、还有一处无人区的雅丹地貌,像是成千上万个小土坡组成,神奇之极。
每当看到这样的马路,便会想起当年在祖国大西北开发建设的工人们,他们是经历了怎样的艰辛与磨难,付出多少的汗水才换来一条柏油公路,硬生生的横穿在荒芜的境地,此时举目四望,尽无一人,天地都属于我们。
在这种地方,基本上十分钟才会有一辆车经过,这样也允许我们有更加充足自由的时间,在马路中间装逼,其实一直觉得在马路中间拍照,是挺危险的行为,然而来到这种地方,自己却也又情不自禁。
第一个目的地,其实并不是什么景点,它只是一条公路,然而,与我们所有开过的公路不一样,我们称它为“通天大道”。这条路是我们在准备攻略的时候无意间发现的,位于G315国道,无人区内,它像是我们在电影里面看过的那些通天之路一样,笔直的陡坡让公路有种向天边无线延伸的错觉。
一般而言,在西北旅行的人是很少走这条路的,无论是北往敦煌,亦或是东向青海湖,都会途径省道而与此擦身而过,同时,四处地理环境恶劣,多是隔壁与无人区,手机信号也完全消失,也是因为这个原因,G315国道年久失修,若不是深度游,一般的旅客是不会选择这条路。
刚发现这条“通天大道”,我们都忍不住下车了。
然而,更牛的路在后面,继续向西边开,有一条更为陡峭和壮观的“通天大道”,在底部还带一小坡,可惜我们为了赶路,就没有再下车慢慢玩耍,只好匆忙拍下几张照片记录下来,记得出发前阿岛曾说,要不我们带一张凳子去,两人坐在这条公路边上喝咖啡,然后用无人机从头顶飞过拍摄,想到这个画面,肾上腺素就开始沸腾,凳子是买了,可惜由于太大,只好留在家里没带过来。
沿着G315国道一直向西开,渐渐的会看到一些雅丹地貌的出现,而公路更像是穿梭于这一座座巨石坡间,行驶在这样的公路上,颇有一种巨石倒退的感觉,在西莎线靠近东台吉乃尔湖的一带,我们发现了一些湖水的痕迹,相信距离我们的目标水上雅丹魔鬼城不远了。
顺带科普一下:雅丹地貌是一种典型的风蚀性地雅丹魔鬼城貌。“雅丹”在维吾尔语中的意思是“具有陡壁的小山包”。现泛指干燥地区一种风蚀地貌,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地貌组合。
关于水上雅丹魔鬼城,网上的资料可谓是少之又少,这是一个仍未经过旅游开发的神秘之地,来到这里的旅客大都是当地人,亦或是深度游才会选择,作为第一次自驾大西北的我们,不畏艰险,终于闯入无人区,行驶数百公里之后,看到这一片壮观景象。
虽说雅丹地貌大都由风蚀冲刷而成,但此处的雅丹却一点风也没有,湖水也异常平静,加之未被污染的清澈,让湖面如明镜一般。及时直接拍摄,也像用长曝光处理过的一样丝滑平顺。
一座座小山丘就像在水中冒出来一样。一般来说,西北地区的雅丹地貌普遍干燥,这也是形成雅丹地貌的原因之一,而此处却是一大片的湖,使得原本萧瑟的魔鬼城附有一丝灵气。
航拍作为此次出行的重要任务,如此神奇的景象自然不容错过,而通过航拍器用上帝视角观看整个水上雅丹魔鬼城,又是完全不同的画面,本以为只是眼前几座小山丘的魔鬼城,瞬间变得宽阔起来,湖面上浮起一个又一个的巨大岩石,这种景象估计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
然后,又是小伙伴们例行的打卡时刻,在如此宽阔的场景下,此次西北行也算是圆满了,对于这种航拍自拍的场景来说,人物通常会比蚂蚁还小,不过重要的并不是我们那张脸,而是我们与当时的环境融为一体的纪念。
神奇的是,这荒芜之地,寸草不生,而湖边竟然也长起了芦苇,植被、湖水与丹霞地貌之前形成了美妙的组合。
短暂停留后,我们准备启程离开水上雅丹魔鬼城,湖水旁边依旧是无尽的沙漠,这片几乎没有人踏足过的地方,风沙依然保持着它原本吹出的形状。
远处一块巨石在平地间高高凸起,仔细望去,一位带着头盔的哥儿们,正站在巨石上面举目四望,由于四周实在是人烟罕至,何况这种孤身一人的情景,更是引起了我们的足够好奇,这时候,无人机的优势就发挥出来了,我们用航拍帮他记录下了这个画面
后来我们前去与他短暂闲聊,才知道他是从拉萨一路骑着摩托过来的,已经去了大半个西北,他的目的地是回到最开始的地方,上海,摩托车后面两箱巨大的行李箱,还有他身上无比厚重的保暖设备,以及帽子上挂着的一个gopro,让他像是一个穿越荒野的旅行家一样,而在我看来,他更像是一个战士,在如此壮丽而艰险的旅途中,对自己的身体和灵魂进行修炼。
离开青海雅丹已接近黄昏十分,我们今天的落脚点是——敦煌。
两天时间从青海玩到敦煌,这样超乎寻常的行程安排,除了我们也没谁了,眼看天就要暗下来,我们今天还剩下一个景点没有完成,南八仙雅丹,大伙抓紧时间操起设备,驱车前往,而南八仙刚好是在我们去往敦煌的路上,行程上也算顺路,南八仙,地处青臧高原柴达木盆地北缘,是由一列列断断续续延伸的长条形土墩与凹地沟槽间隔分布的地貌组合。
大约一百公里左右的车程,便来到了南八仙,与前面的几个景点一样,这里同样是未经开发的地区,甚至,连半个人影都没看到,这里的雅丹地貌,也相当独特,像一个个土包子排列在土地上,岩石相对平缓,远看就像是波浪一样。这是大陆,又似大海。
通过航拍的视角去观看,正片地势豁然开朗,而雅丹地貌似乎看不到尽头一样。
相传这里是世界最大最典型的雅丹景观之一,分布面积达千余平方公里,也是迄今国内发现最大的风蚀土林群,更有意思的是,通过航拍我们发现,这段G315国道原本是已经废弃了,而在这条废弃国道的旁边,又重新建设了一条新的道路,两条道路并排而行,就连拐弯的曲线、弧度都一模一样,不认真看,还以为是汽车形式而过的痕迹。
接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