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海网络广播电视台!

【脱贫攻坚一线故事】精准施策 畅通路径真扶贫

来源:青海网络广播电视台作者:编辑:陈艳发布时间:2018-10-24 查看数0

近年来,德令哈市将发展产业扶贫作为主攻方向,易地搬迁扶贫作为重要补充,社会保障兜底扶贫作为基本防线,制定一系列精准扶贫有效措施,打出一整套精准脱贫“组合拳”,开创一条具有德令哈特色的精准脱贫之路。

德令哈柯鲁柯安康村贫困户代存忠正在养殖场打工干活,这两年他参与村里的集体经济种植藜麦,通过自己种植和土地流转,他们家的生活发生了彻底变化。

海西州德令哈市柯鲁柯镇安康村村民 代存忠:这两天闲暇时间种完地也没事儿干,出来在这个养殖场打点零工,工资是一天150。工资开给着,技术也学上着,我以后打算也养些(鸡、兔等)在我们的生活就非常好了。

从2016年3月到4月的一个多月间,柯鲁柯镇安康村驻村工作队们带领村委会一班人和7户25名贫困群众一起,将原来的8公顷荒滩地变成了的沃野良田,当年产出的12500斤藜麦颗粒归仓,除去各种费用,安康村净收入12.5万元, 7户贫困户在藜麦田里提供劳务折合工资3.2万元,平均每户收入4500元,加上年底每户1500元的分红,仅藜麦一项,贫困户每户收入6000元。2017年,全村25户贫困户人均收入达到15000元。藜麦产业的发展,让村里的贫困户看到了脱贫的希望,增强了他们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和意志决心。

海西州德令哈市柯鲁柯镇安康村党支部书记 周统寿:现在我们村的人均收入能达到13119元,下一步的打算还是把老百姓的土地流转出来,让村委会的这些人员把这土地种上,让广大的老百姓务工的专心务工,务农的专门务农,增加他们的家庭收入也增加村集体的经济收入。

蓄集乡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的民族乡,也是德令哈市唯一的纯牧业乡,2016年,通过德令哈市的异地搬迁项目,将全乡17户29人,无房贫困户,投入317.56万元在陶尔根家园实施异地搬迁项目,配送生活配套设施,安排护林员岗位。并结合贫困户的意愿,发展炒面、奶制品、蒙古服饰、手工艺品加工等产业,而护林员才其克就是其中一位在闲暇时间发展手工艺品加工的贫困户。

德令哈市蓄集乡伊克拉村村民 才其克:现在啥都不缺了,吃的也好,穿的也好,住的也好,现在人家给我订的也多,卖得也多。已经买了五、六副,五六千块钱挣了,以后我更加努力,发展起来好的话,我再开一个小店。

本着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的原则,德令哈截止到目前出台游牧民定居、易地搬迁、金融扶贫等一揽子辅助政策,全面加强村级基础设施建设,补齐农牧区水利、电力、交通、住房、通信、医疗卫生和公共文化服务等基础设施短板,累计为115户贫困户发放“530”贷款490万元,使拥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全部参与产业发展或者稳定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