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海网络广播电视台!

【奋力推进“一优两高”开创新青海建设新局面】全面发展 “油菜花经济”显生机

来源:青海网络广播电视台作者:编辑:李娜发布时间:2018-09-23 查看数0

近年来,我省不断加大“三农”投入力度,促进传统农牧业加速向现代生态农牧业转型升级,实现了油菜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双赢”。

这两天,我省油菜进入收获季节,全机械化收割将农民们一年的辛苦收获起来。春油菜是我省的特色农作物,也是优势作物,主要分布在海拔1800到3200米的区域。近年来,我省依托农业部粮油绿色高产创建活动、中央财政专项以及省级油菜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项目的实施,油菜新品种新技术在主产区得到快速推广应用,油菜机械化综合生产水平显著提高,种植户们切实享受到了油菜种植的实惠。

海东市互助县东和乡麻吉村村民 阿占芳:我们今年油菜种的还是丰收了,往年油菜就是打着三四百斤油,今年来看还是比往年好点,能打到差不多五百斤,产量提高了,我们的积极性就就高了,我们的收入也增加了。

除了生产技术的提高,油菜休闲观光也成为油菜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式。我省湟中、互助、大通、门源等油菜主产县积极打造千亩、万亩油菜花海,大力发展旅游业、餐饮业,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实现油菜生产与旅游发展的双赢,进一步促进我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海东市互助县油嘴湾花海农庄副总经理 陶延金:今年我们村上种植了1200亩(80公顷)的油菜籽,我们把菜籽都留下来榨成清油,一部分供给我们的农家院,还有一部分就是销售给我们的游客。

上游积极拓展发展方式,下游突出品牌建设。对于菜籽油加工的传统油菜产业发展形式,我省加强品牌建设,目前,全省147家省级以上重点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主要从事油菜加工的企业有14家,年设计加工能力在30多万吨以上,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油菜的加工转化率达到90%以上,企业固定资产达到7.2亿元,实现销售收入8.6亿元,油菜籽加工产品已经远销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

湟中弘大农副产品购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胡存忠:近年来我们根据市场的需求,我们也不断的在调整我们产品的准化生产。目前为止,我们已经有八个单品的菜籽油,通过线上线下的销售,上半年已经完成了八百万(元)销售额。

截止目前,我省油菜产业已基本形成东部农业区优质甘蓝型油菜,东部农业区脑山、海南和海北优质白菜型油菜两大产业区,建成全国最大的春油菜制种繁育基地,全省油菜种植面积达到15万公顷(230万亩),总产30.03万吨。绿色兴农、质量兴农、品牌强农发展战略已成为我省油菜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青海省农牧厅粮油处处长 胡瑞宁:下一方面我们想的是抓育种,因为我们省已经育了青杂系列的品种;再一方面,我们想在制种上寻求突破,十三五末提出来了打造五万亩的制种基地,把我们省打造成咱们国家北方地区春油菜最大的一个制种基地;第三个我们想结合我们休闲农业,鼓励农民集中连片的搞油菜种植和我们的休闲结合起来,把这个产业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