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南北山绿化 书写在青藏高原的绿色传奇(上)
在高寒干旱的青藏高原,数十万人用近三十年,为青海西宁市南北两座荒山披上了绿衣,书写出高原人艰苦奋斗、改天换地的绿色传奇。
夏季的西宁北山,树木丛生、满目苍翠、生机盎然。然而在老西宁人的记忆中,三十多年前的北山却是一片不毛之地。
西宁市民田大爷:以前山上连草都不好好长,水也上不去,栽一棵树死一棵,我还说这树能活吗?我们出来街上大黄风呜呜的,塑料纸片都飞起来了。
长期以来,由于自然条件恶劣,导致南北山生态环境极度恶化,水土流失严重,一旦刮起风来,荒山上的沙土横扫西宁。
1989年,青海省委做出一个重大决策:“绿化西宁南北两山、改善西宁生态环境”。青海省南北山绿化指挥部就此成立。在当时全省的财政收入只有6亿元的情况下,拿出1350万元用于两山的绿化工程。这在改革开放早期,称得上是一个绿色发展的超前实践。
南北两山山势陡峭、砂砾广布,没有道路和台阶,人手脚并用都很难爬上去。植树造林谈何容易。
1990年,22岁的王斌从陕北老家来到西宁成为一名北山护林员,用他的话说,种树就是坚持一辈子的事儿。
青海三江集团片区护林员王斌:那时候相当的苦,我们晚上就住在帐篷里,到了半夜风就把帐篷吹跑了。栽树的话相当的困难,就是说倒了再扶起来,水一浇又倒了,那时候成活率相当低。
现在,在青海三江集团片区186公顷的林地里,王斌每天要巡山好几趟,徒步近30公里,精心守护这些树木。
青海三江集团片区护林员王斌:对这些树就有感情了,这就跟孩子一样,说句实在话,有些时候,(对)我的小孩还没有对这些树操心。
现在的西宁北山上有72个省直单位绿化片区,为动员全社会共同搞绿化,专门建立了分片承包责任制。汽车在盘山道路上行进,沿途处处可见撸起衣袖、挖坑植树、挥锹培土的身影。
在青海省公安厅绿化区,记者看到,86公顷的山地上,种满了青杨、云杉、油松、圆柏等树木,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片区负责人郑康年告诉记者,西宁北山很多地方的坡度超过60度,刚开始种树难度很大。
青海省公安厅绿化办北山现场负责人郑康年:树拉来了以后全靠人工往上背,一个人背着一棵树,你想往上爬。不要说两个脚,连手算上四个脚,四脚并用的往上爬。现在我们把针叶树种植起来,阔叶树也种植起来了。
现在,走进位于北山脚下的南北山绿化指挥部,巨幅南北山绿化工程遥感影像图上,纵贯东西的湟水河从西宁穿越而过,苍莽逶迤的南北两山,隔水相望,壮观秀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