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海网络广播电视台!

民生投入教育优先 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来源:青海网络广播电视台作者:编辑:李娜发布时间:2018-12-17 查看数0

党的十八大以来,青海省委、省政府、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着力破解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累计投入基本建设资金近257亿元,集中实施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学前教育三期行动计划、高中攻坚计划、高校基础能力建设等一批教育重点工程,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获得感不断提升。

田家寨小学是湟中县小南川地区最大的一所农村寄宿制小学,在校学生700多人。曾经由于办学条件差,在实施“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程中,被列入青海首批改造学校。通过一系列项目建设,学校硬件水平有了质的提升。电子教室、舞蹈室、美术室、音乐室、图书室这些曾经让农村孩子羡慕不已的现代化教育教学设施,田家寨小学已全部具备。如今,在专业音乐老师的指导下,电子琴、葫芦丝等乐器教学开展的有声有色。

湟中县田家寨小学三年级学生 谢启玲:“因为我对(钢琴课)感兴趣,家里爸爸妈妈也给我买了电子琴,在学校老师也给我教这门课程,所以我喜欢这门课程。”

有了硬件设施为支撑,在日常教学中,现在田家寨小学开设了音乐、书法、美术、阅读等兴趣课程。

湟中县田家寨小学教务主任 乔世宏:“对于我们大部分农村的孩子来说收益非常大,比如像我身后的这个是儿童画画班,学生参加了这个班以后,学习了绘画基础知识,孩子们特别喜欢美的事物,他们能将绘画当中学到的技法用到平常的图画课当中,对孩子们的成长非常有利的。”

不仅重视硬件工程,学校同时强调“软件”建设,近三年,湟中县累计投入2.32亿元,实施111个项目,新建和改扩建农村走教点52个,幼儿园28所、农村中小学校76所,并进一步优化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训的环境,打造绿色课堂,推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全面自由发展,提升教育“软件”水平。

湟中县田家寨小学校长 魏成全:“学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学、办公用房、信息化建设方面均得到了改善,推动了农村学校硬件和软件的同步提高,极大地缩小了城乡办学差距,使农村学生能享受到城市孩子一样的优质教育资源,可以说在农村最美的风景就是学校。”

青海在多年来的发展过程中“坚持小财政办大民生”,连续多年75%以上的财政收入用于改善民生,民生事业坚持教育发展优先,不断完善教育投入政策,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逐年提高,2017年达到8.06%。按照普及学前教育、保障义务教育、发展职业教育、改革高等教育、支持特殊教育的工作思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累计投入基本建设资金256.8亿元,实施学前教育行动计划、中小学标准化等一批教育民生工程,启动了消除大班额专项规划,新建、改扩建5400多所大中小学校和幼儿园。

青海省教育厅发展规划处处长 樊协珍:“通过一系列项目的实施,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持续改善,学校布局更加优化,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获得感满意度不断提升,下一步我们在继续实施好既有项目的前提下,适时启动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学校建设项目,消除城镇大班额建设项目,全力推动三江源民族中学二期青海民族大学预科教育基地建设项目和青海理工学院规划申报工作。积极争取更多专项资金,予以教育事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