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城中区:川西群众的幸福生活
“南川西路街道过去都是一排排土坯房、瓦房,而现在到处都是高楼崛起,辖区群众居住环境得到改善、出行交通更加方便、网络购物简单快捷、义务教育全面普及——这就是‘改’。‘改’带来了街道的变化,生活指数的提高,让我们感受到了改革带来的巨大变化。”福禄巷南社区居民王宝德深有体会地说,朴素的言语深刻地印证了改革开放以来南川西路街道发生的巨变。
城中区南川西路街道办事处位于城中区中南部,以南川西路为中轴,辖5个社区和5个行政村,位于城乡结合部。辖区流动人口多,老旧楼院多,背街小巷、河道环境卫生一度脏乱差,街道和社区社会治理难度大。
昔日的砖厂路11号院,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八十年代初老旧“三无”楼院,院内基础设施陈旧不堪、破损严重。在这里,出行难是常事,“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上下水管网老化严重,院内时常粪水漫溢,污水横流;治安混乱、环境脏乱,甚至取暖都成难题!
近年来,街道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引进保洁、实施棚户区改造项目基础设施改造项目,小区面貌、管理发生了可喜转变。砖厂路11号院是南川西路众多老旧楼院的一个缩影。一桩桩、一件件为民办实事的付出和努力,不仅换来了不可与往日同日而语的小区新貌,更是换来了街道、社区与居民之间密不可分的鱼水情意!
“好政策带来了农家欢,欢声笑语飞满川;新政策带来了样样变,新鲜的事儿唱不完。”近日,在南川西路街道沈家寨村文化广场上,沈家寨村的民间曲艺队用地方曲艺平弦、道情、贤孝表演的形式展现改革开放以来老百姓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
加强基层党建
提升为民服务能力
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南川西路街道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以“两个绝对”为标准,以推进“两个绝对”具体化为载体,深入推进基层党组织提升、党建品牌创建,不断转变思想观念,完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基层党建工作高效健康运转。如:为了解决党组织和党员群众缺乏活动阵地困难,有效延伸党组织服务触角,推动党组织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落实落地。2018年南川西路街道党工委在南川西路福禄巷南社区142号院探索打造“红色廊亭”党建服务站,实现了老旧楼院“旧貌换新颜”,“红色廊亭”党建服务站将党建工作下沉到小区楼院,有效拓展、延伸福禄巷南社区“两站两门”“三个课堂”等党建服务载体,引导党员群众参与到社区党建工作中来,形成了党建带文化,文化带网格,网格带居民,居民共参与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将社区各项服务延伸到网格中,近距离的为居民服务,同时有效增进了邻里间的相互了解,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作用,让居民们感受到不一样的社区生活。
南川西路街道党工委不断探索农村党建社区化新思路,新方法。在辖区贾小村党支部试点推进城中村党建工作社区化管理试点工作,积极探索“党建+”工作模式,将之作为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基础工程来抓,不断强化规范化建设、制度化管理、科学化发展、常态化落实,进一步推动城中村党建工作社区化管理试点工作向各村延伸。街道党工委以贾小新村建设为契机,打造了软硬件齐全的党建阵地,为村干部办公提供了便利条件。实行网格化管理,确保每户群众都有党员联系,每名党员都有党员中心户联系,实现村党建工作全覆盖。村级便民服务站开设了基层党建、社会保障、计生服务、综治维稳、文体卫生等多个窗口,制定了服务指南,健全了为民代办制度,并把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扶贫帮困、政策咨询等内容全部纳入服务范围,更加增强服务的针对性和实际效果,受到广大群众普遍好评。
坚持为民服务
提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近年来,街道办事处按照保民生、保重点的原则,坚持把重点项目及为民办实事项目作为改善民生工作的重要抓手,细化责任目标,硬化工作举措,为辖区居民群众提供更加专业高效快捷的便民服务。在政策宣传、接待咨询、受理救助、精准帮困、劳动就业、教育、计生服务等领域,使居民群众享受“便民直通车”式的服务。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强化底线保障,加快推进社会保障全覆盖,解决广大城乡居民“病有所医”“老有所养”问题。强化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工作,改善困难群众居住环境。
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南川西路街道以网格化管理为平台,突出自治功能,优化服务效能,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引进青海瑞杰城市环境服务有限公司负责辖区日常清扫保洁及生活垃圾清运工作,对小区生活垃圾管理实行日产日清机制,切实解决了各老旧楼院、背街小巷、河道环境卫生脏乱差的顽疾。同时,充分整合“服务群众专项经费”,集中改造了楼院破损路面、地下管网、外墙保温等基础设施,棚户区改造项目顺利推进,辖区环境、居民精神面貌整体提升,幸福生活翻开崭新一页!
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南川西路街道统一部署要求,坚持新发展理念,创新工作举措,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加强科学管理,先后推进新青村、贾小村、沈家寨村、元树村新村建设项目。目前,元树新村项目今年已启动开工,其他3个村的村民已全部入住新村。建成后的新村基础设施配备完善,修建了幼儿园、卫生室、行政服务大厅、养老服务中心、停车场、活动广场等基础设施。小区内绿化、环卫、水电暖等服务齐全周到。新村环境更加宜居,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农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近年来,各新村大力开展“我们的节日”“五星级文明户创建”“移风易俗”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群众性文化活动精彩纷呈,新村民风更加纯朴,村民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南川西路街道坚持“消除空壳村、壮大一般村、提升富裕村”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作用,深入调研、精准施策,下大力气补齐农村集体经济这块短板,“破零”工作取得了一定效果。从要素、资源、机制入手,集中力量,攻坚克难、创新发展,不断增强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有的村以厂房出租、铺面出租实现集体经济增收,有的村通过兴办实业,包括村委会下设物业公司、农贸市场、服务大厅、农业公司实现集体经济增收;有的村以整体出租新村宾馆、经营停车场实现集体经济增收。各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