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海网络广播电视台!

【乡村振兴在青海】把梦想照进现实的泉水村

来源:青海日报作者:程宦宁编辑:滕萌发布时间:2019-01-10 查看数0

随着新农村的崛起,在泉水村街道两边停满了村民的私家车,大家的日子过得比蜜甜。

坐落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南郊22公里处的尕海镇泉水村,听起来是一个“湿漉漉”的名字,但是在过去能喝上一口纯净的自来水,却是这个村子里几代人都盼望的事情。

泉水村位于尕海镇镇政府以东2公里处,是一个以汉族为主,回、土、藏等多民族聚居的移民村,全村一共三个社,共1538人。在2008年之前,泉水村在三个社的中心位置分别打了三口井,这三口井就成了村子里唯一的水源。

家住泉水村一社的68岁老人张维星说:“以前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情,就是提着桶去井口排队打水,一天下来光打水就要跑四五趟,能坐在家里喝上一口自来水,就成了村里老人们的一个梦想。”

就这样喝水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泉水村,直到2008年,村子里克服重重困难,在村委会的最西面修了一个16平方米的平房,在里面钻一口100米深的机井,通过镇政府的帮助,又把自来水管接到了每家每户,从此这个机井也成了泉水村唯一的一个“泉眼”。

在家可以喝到自来水的梦想总算是落了地,但是新的问题又来了。因为地井水的水质很差,水质硬,村子里四五十岁的中年人因为饮用水得胆囊炎、胆结石等疾病的概率大幅度上升,喝上一口纯净的自来水,就成了泉水村的一个新梦想。

2017年,在德令哈市水利局的帮助下,德令哈市的自来水终于流进了泉水村,但由于泉水村内水管老化生锈,水利局的工作人员与村委会协商后,为全村更换水管系统,截至2108年3月已经完成三分之二,剩下的三分之一将在今年5月之前完工。这就意味着,五月份之后泉水村喝水的问题就彻底得到了解决。

张维星说:“真是赶上了好时代,做梦也想不到自己这辈子还能喝上城里人喝的水。”

党的好政策如泉水般流进了泉水村,村民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农村建设、危房改造,村民们住上了新房,有了小广场。脱贫攻坚,村里来了第一书记,有了村集体经济……日子过得是一天比一天有盼头。

在泉水村的小广场上每天都很热闹,村委会的大喇叭里放着村民自己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改编而成的青海小调,“第二阶段到三五年,现代化基本上实现,富裕的生活不眼馋,到处是幸福的笑脸……”

听到此处,69岁的宋邦奎不由地使劲鼓起了掌,连连喊道:“好、好……”

宋邦奎老人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可以走出海西,去祖国各地看看。但因为家里的经济条件不允许,老人这个梦想一直没能实现。直到2017年11月宋大爷迎来他有生以来第一次出门远行。提起那次远行宋大爷兴奋的像个孩子一样。

“我们在家种了一辈子地,西宁都很少去,更别提去北京啦!去年第一次坐飞机圆了我的‘旅游梦’。”宋大爷笑得合不拢嘴,“以前是没有经济条件,现在生活越来越好了,村里有了集体经济,年底有分红,自己的土地流转出去,每年都有稳定的收入,儿子也能外出打工了。”

和宋大爷一起去的还有泉水村另外5个乡亲,在北京宋大爷一行人终于看到了曾在电视中看到过无数遍的北京天安门、故宫、长城……能够出去旅游一次一直都是农村人的一个梦,现在这个梦想终于照进了现实。

泉水村党支部书记王广银说:“以前,我们村是尕海镇有名的贫困村,居住环境又脏又乱,大门、围墙更是破烂不堪。在党的惠民政策带动下,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通过发展特色种植业,流转土地等方式,现在都盖起了新房,日子过得比蜜甜,现在又赶上了中央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久以后我们村里会有更多的人可以出去旅游,过上城里人的生活。”

喇叭里又传来了“第三阶段到五零年,乡村里全面振兴,想想以后几十年,乡亲们心里真高兴……”泉水村的村民在歌声里憧憬着明天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