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海网络广播电视台!

青洽会 十九年打造的青海名片

来源:西宁晚报作者:一丁编辑:赵文莉发布时间:2018-06-26 查看数0

一张小小的名片,不仅能够承载信息,还能够让人快速了解你,认识你。

虽然,青海集西部地区、高原地区、欠发达、少数民族地区于一体,但是通过十九年的发展,如今的青海也拥有了一张自信、开放、创新的独特名片,这张名片就是从2000年举办至今的青洽会。通过这张名片,为世界了解青海打开了一扇窗,也为青海走向世界搭建了平台。

十九年是什么?是一个品牌近7000个日夜对梦想的践行。

十九年光阴荏苒,十九载岁月更替,从投资洽谈、贸易合作到绿色发展再到“一带一路”,从签约项目协议金额72亿元到1000多亿元,从青海会议中心大厅内布展到青海国际会展中心数万平方米的标准展馆,从平面的展览到高科技手段的充分利用,青洽会走过了一条成长、变化、发展、提升的会展之路。其间,收获了成果、收获了精彩,更收获了中国、世界对青海的认知。

从无到有—青海不等不靠

关键词:2000年至2004年

不等、不靠,青海必须迎难而上、主动出击!面对经济发展滞后,客商投资不旺的形势,省委、省政府准确研判,积极作为,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针对全省经济发展实际,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政策和配套措施,着力解决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一路艰难走来,经济呈现出增长平稳、结构优化、质量提升、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

时间的指针退回到2000年,这一年必定是青海历史上值得纪念的一年,也必将是辉煌的一年。因为这一年由原国家经贸委提议,经我省积极争取,在国家民委、全国工商联的大力支持下,在省会西宁市成功举办了“民营企业参与西北经济结构调整项目洽谈会”。青海人第一次目睹大型经贸洽谈会所带来的惊喜和震撼。虽然更多的普通市民只是将青洽会解读为规模宏大的展销会而争相参观游览,但大家都为青海有实力举办如此大规模的盛会感到自豪和骄傲。更重要的是,青洽会的辐射作用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观念,让人们对青海的发展充满着信心。从此,青洽会成为青海人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大节日,成为青海对外开放的亮丽窗口。

穷则思变。在2001年的第二届青洽会开启了分会场,利用了青海博物馆作为展示区。尽管是权宜之计,却从某种程度上保证了青洽会得以延续。2002年,我省在城东开发区建设了西宁的第一个展馆,面积虽小,但却是青海会展经济的初始。2003年,为推动全省会展产业以及全国会展产业更快、更好发展,我省在城南地区建设了展馆,这便是青海国际会展中心的前身。2004年,新落成的国际会展中心成为当年最大的看点。国际会展中心位于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分主馆和东西两个副馆,展区总面积35000平方米,展位逾千个。展厅宽敞,展位设计新颖独特,民族特色浓郁。从四处游走到有了专门的展馆,与前几届相比,本届青洽会不可同日而语,其水准和档次都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

坚持发展—展会规模扩大

关键词:2005年至2009年

从含着“水分”的72亿元协议金额,到278亿元象征着“纯利”的合同金额的签订,前五年成功的办会经验已经让越来越多的人重新认识了青海,再也没有人将青海说成青岛了。通过举办青洽会,不仅加快了青海的对外开放步伐,而且在不同地区之间、各类企业之间架起了良性互动的桥梁,推进了我省传统工业加速转型,战略性新型产业快速崛起,带动了青海旅游、文化、物流、服务业等行业的发展,也极大地改善了基础设施条件,打响了“大美青海”品牌,青洽会也成为扩大大美青海宣传的重要手段和窗口,从第六届青洽会开始,青洽会的规模也越来越大。

2005年青海国际会展中心旧馆进行了改建,改建后的场馆建筑面积(两层)为18000平方米,可供搭建展位面积为9635平方米;也是在这一年的青洽会,中央电视台《同一首歌》加盟,使得青洽会和青海成为国人关注的焦点。2006年,青洽会站在了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新起点上。青藏铁路的全线通车、“三江源”生态保护工程的实施、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的启动等,都为本届青洽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洽谈、选择、投资与合作的空间。2008年8月筹建了青海国际会展中心新馆,新馆建筑面积为28800平方米,展厅可搭建展位面积13630平方米,可搭建标准展位680个。2009年,青洽会担当着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全力以赴“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特殊使命,探索了一条“以商招商”的成功之路。从此,进一步拓展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提升了青海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

不断壮大—青海得到认可

关键词:2010年至2014年

主题在变、参会人数在变、参展内容在变、会展的成果在变,青海的眼光、观念更在变。一届胜似一届的青洽会,从不同的角度让青海的魅力放大再放大,延伸再延伸。十多年的青洽会历程充分验证了青海能力,展示了青海魅力,体现了青海实力,青海也得到了世界的认可。

2010年,“柴达木循环经济项目推介会”“郁金香节”“吸引外资洽谈会”的活动并入青洽会,着力突出了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的新要求。2011年青洽会第一次将“绿色、节能、环保”引入会议,突出了“开放合作、绿色发展”的主题,从此这个主题贯穿了今后的每一次展会。2014年,“绿色、节能、环保”成为关键词,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时代要求,是一届立意高、规模大、上档次、见实效的合作盛会。

顺势而为—青海抓住机遇

关键词:2015年至2017年

跳出青海看青海,面向未来谋发展。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青海作为古丝绸之路南线上的重要节点省份,审时度势顺势而为,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和周边省区构建起了比较稳定的经贸交流合作关系。在此基础上,要向东瞄准沿海发达省市,向西拓展中亚、西亚国家合作领域,扩大经济、技术、文化等领域交流,强化区域经济技术合作。加大走出去、请进来力度,突出新能源、新材料、光伏光热、锂电等新兴产业和盐湖、有色金属等传统优势产业,一方面积极走出去寻求外力加快发展,另一方面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提升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水平,形成地方特有的产业优势和优化的产业结构,以更大的改革强度和开放力度,加快我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

2015年的青洽会突出了“一带一路”新征程、突出了绿色发展新境界、突出了锂产业聚集新高度,融入了“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蓝图和远景,全景展示各地区、各产业发展特色,全链展示锂产业发展等,体现出发展的广阔空间。2016年青洽会吸引了29个省、市、自治区政府代表团,近3000家国内外企业,启动了“中韩友好周”活动,举办了“锂产业-新生态”国际高峰论坛等11个高端论坛和20余场推介洽谈活动。2017年,青海实现了连续7天168小时的清洁能源供应,实现用电零排放,此举在全国尚属首次。

6月26日,第十九届中国·青海绿色发展投资贸易洽谈会盛大启幕,通过青洽会这个大舞台,青海将以更加自信、更加开放的姿态矗立在世人面前。

2018年6月的青海,会因青洽会而更加精彩纷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