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精准扶贫托起贫困群众全面小康梦
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是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事。针对贫困面广人多、脱贫难度大等问题,我省精准施策,不断改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条件,积极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全力提升贫困群众自我发展水平,农牧民脱贫之路越走越宽。
仲夏时节,海东市民和县西沟乡南垣村的油用牡丹休闲园里郁郁葱葱,满眼苍翠。村民白府学正在给花田打药。别看现在算半个行家,可在两年前,他还是贫困户。2016年,村里的油用牡丹休闲园建成,白府学将自家4亩土地流转给牡丹园,并在里面当起了园丁。
海东市民和县西沟乡南垣村村民 白府学:一个月能挣2000多块钱,一年我们这个岁数能收入2万块钱不容易。国家政策对我们贫困户有很大的帮助。
南垣村是西沟乡的一个贫困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6户150多人。千亩油用牡丹园的建成,让全村一半以上的土地提升了经济效益。如今,牡丹园项目已流转土地1150亩,带动村里一百多名贫困人口实现就业。
海东市民和县西沟乡南垣村驻村第一书记 马红:下一步打算引导我们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能够在家里开设一些农家园、或者制作简单的手工艺、刺绣,在旅游旺季的时候可以把自己的产品带出来销售,我们的主要目的就是让他们增加收入,脱贫致富,尽快走上小康的道路。
争奇斗艳的牡丹园成为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的“经济园”。而在玉树州称多县,利用好畜牧资源发展产业,就如同牵住了扶贫开发的“牛鼻子”。珍秦镇十一村从2013年起先后成立专业养殖合作社,牧民以牛羊入股,合作社统一管理,集中饲养,年底再向牧户分红。
玉树州称多县珍秦镇十一村村民 江才:把牛羊放在这里我很放心,年底分红能拿到1000多元,家里条件也慢慢好起来了,以后还是要靠合作社脱贫。
2017年,顺应畜牧市场形势,十一村又利用扶贫资金购置了1100多头牲畜,扩大合作社规模。
玉树州称多县珍秦镇十一村驻村第一书记 旦周拉加:稳步推进生态畜牧业合作社规范化、规模化、标准化建设,提高商品率、出栏率,增加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牧民持续增收。
玉树州称多县扶贫局副局长 马长有:在进一步落实好光伏扶贫、旅游扶贫、特色产业等项目地基础上,举全县之力构筑大扶贫格局,形成攻坚合力,加快脱贫步伐。
2017年,我省扎实推进脱贫攻坚政策落地,贫困地区面貌不断改善,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5%以上,实现7个贫困县摘帽、525个贫困村退出、15.8万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016年的10.3%下降至8.1%。
我省正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精神,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改善发展环境,壮大集体经济,不断激发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持续改善贫困地区民生条件,朝着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稳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