甩掉穷帽子过上好日子——省消防总队“精准扶贫”记
危房变新居,出门有工作,孩子有学上……随着脱贫攻坚战打响,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石大仓乡支哈堂村的贫困户们纷纷挺起腰杆,他们在好政策的扶持下,在省消防总队的支持下,彻底摆脱了贫困生活,昂首阔步迈向小康……
石大仓乡支哈堂村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交接处,气候干旱、植被稀疏、土壤贫瘠,是一个藏汉合居村,也曾是有名的“穷村”。
年底,根据省公安厅统一安排,由省消防总队牵头,消防、边防、警卫三支公安现役部队共同负责支哈堂村精准扶贫工作。
在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村民才吉养上了奶牛,她的丈夫找到了外出打工的机会,夫妻俩都有了收入,原本贫困的生活渐渐好起来了。村党支部书记宫保代说:“才吉家是‘可繁殖母牛项目’政策的受益者。驻村扶贫工作队筹集资金买了40头可繁殖母牛,分配到贫困户和生活相对困难的群众家里,带动村民发展养殖业,现在已经初具规模,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挣上钱。”
像才吉这样的家庭在支哈堂村并不鲜见,在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工作有了着落、收入有了保障,日子越过越红火。目前,支哈堂村建成大小生态牛棚10座,养殖奶牛超过98头,昔日的“穷村”成了远近闻名的养牛村。
近年来,在省消防总队的大力支持下,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班子想方设法为村民寻找创收渠道、创造就业机会,给周边的建设项目积极推荐村里的劳动力,让村民,尤其是贫困户就近打工。据统计,这已为村民带来了30多万元的收入。
春节前夕,省消防总队政委张春阳到支哈堂村看望慰问村民时表示:“国家的扶贫政策越来越好,消防总队将一如既往地帮助和支持老百姓找到致富道路,过上丰衣足食的好日子!”
村民乔国栋的儿子、儿媳均有残疾,老伴十年前去世,家庭收入没有保障。年近七旬的乔国栋要撑起一个家,身上的压力和负担可想而知。这两年,在省消防总队的帮扶下,乔国栋家的新房盖了起来,儿子找到了工作,家里也养上了奶牛,一家人的生活逐渐变好。
乔国栋是危房改造项目的受益者,目前,全村的贫困户均达到有安全住房的标准。
在省消防总队的扶贫成绩单上,修房子、找工作、扶持畜牧业只是其中一小部分。长期以来,省消防总队始终坚持一个原则,即精准扶贫不应只扶“物质之贫”,更应丰富精神、培育更有文化有素质的年轻人。据统计,支哈堂村共有在校学生23名,其中义务阶段在校学生16名,无一人因贫困而辍学。
截至2017年底,支哈堂村贫困户全部达到脱贫标准,支哈堂村也达到了整村脱贫的相关要求,并按程序通过了县、市、省、国务院四级考核验收。
“肩负‘扶贫’大任,理所应当为村民谋福祉、带好路,把消防总队党委和全体官兵对困难群众的温暖传递到群众心中,让群众满意,让组织放心!”省消防总队政委张春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