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海网络广播电视台!

都兰:走好特色产业棋 念好脱贫致富经

来源:青海网络广播电视台作者:编辑:滕萌发布时间:2018-11-15 查看数0

海西州都兰县立足产业优势,走出一条以市场为导向,以特色产业发展为特色的扶贫之路。

去年,才布登等10余名贫困户以土地或产业扶贫资金入股,种起了藜麦。今年,在青海柴藜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帮助下,他们种的藜麦有望全部实现线上销售。

海西州都兰县巴隆乡科尔村村民 才布登:种了藜麦之后收入也增高了,而且厂子也在家门口,顺便到这边打工,有了额外的收入。

青海柴藜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何国元:香日德土地肥沃,而且土壤均为富硒土壤,自然条件、气候、土壤都适合种植藜麦。

产业扶贫,关键在精准定位,难度也在精准定位。难在如何找出当地的特色与优势,摆脱贫困,加快发展。近年来,都兰县建立完善了“人才向产业靠拢、政策向产业聚焦、资金向产业倾斜”的扶贫方式,汇聚起八方之力助推产业扶贫。

今年47岁的赵尕旦智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这个家有残疾人,里里外外都靠他一个人的贫困家庭,居然越能彻底甩掉了贫困的帽子。

2016年,赵尕旦智在城里来的农业专家带领下养起了40多头羊,同时还种了8亩青稞。去年底,他顺利脱贫,今年年收入将突破4万元。

海西州都兰县农牧林业和扶贫开发局局长  张延林:按照部署,各扶贫集团单位和帮扶干部不仅要指导贫困村因地制宜选择1至2个扶贫主导产业,设计多种增收模式和政策支持,推动贫困地区扶贫产业由小变大、由弱到强。

截至目前,都兰县有3家龙头企业参与产业扶贫,发展农民合作社163个,带动贫困户150户次。

海西州都兰县副县长  张廷渊:我们在产业扶贫中激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的社会责任感,积极探索推广订单帮扶、股份合作、生产托管等带动方式,带动更多贫困群众在产业发展中分享红利。

去年7月,经国家第三方评估,都兰县综合贫困发生率低于3%,群众认可度高于90%,建档立卡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万4千多元,贫困群众稳定达到“两不愁、三保障”要求,顺利实现304户819名贫困人口脱贫、43个贫困村退出和贫困县摘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