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海网络广播电视台!

永别了,老观念

来源:青海日报作者:李兴发编辑:张静发布时间:2018-02-02 查看数0

创业青年江永闹布指导员工工作。

索南扎同利用闲暇时间擦洗自己的出租车。

对于45岁的索南扎同来说,曾经收入不稳定,有一顿没一顿的日子终于成为过去。观念的转变让他在这五年多的时间里,过上了滋润的小日子,体会到了什么叫做“宽裕”。

2月1日,隆冬时节,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街头有些冷清。索南扎同这个卖掉了家里的牛羊从囊谦县来玉树市跑出租车的藏族汉子,一点也不为此担心。因为2017年一个夏季,索南扎同就赚了近四万元,按着他的话说:“跑够一个夏天一年都不用跑车。”

五年前,索南扎同说话没有这样的底气。当时一家六口的生活,全靠他每年挖虫草和贩卖藏狗所得维持。随着玉树藏狗经济的崩盘,挖虫草的收入年年起起伏伏,日子也是松一天紧一天。

“还是观念没有转变的问题。有钱就花没钱再去找活干,在当时是很多人的生活方式。虫草一收多的能赚几十万元,少的也有几万元,但钱一到手就去西宁玩了,不把钱花光就不回玉树,存钱做点生意,或者存钱过日子的想法从来没有过。”索南扎同脸上透着严肃和遗憾的表情,“但现在不一样了,我把钱存起来买了出租车,现在跑出租存款有十几万元了,在玉树市买了房子,四个娃娃都送到了学校,现在的生活才叫过日子。”

随着震后重建,玉树州城市基础设施得以完善,商业、旅游业也得到较快发展。玉树市这个曾经封闭的小镇,如今以完全开放的姿态,吸收了来自外界的发展理念和生活方式,昔日的生产生活观念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更多的人懂得了过日子是细水长流,明白了钱不光是用来花的,还是可以融资投资赚大钱的。

江永闹布这个1985年出生的年轻人,如今已经是玉树当地一家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与父辈们靠挖虫草生活的观念不同,江永闹布深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

“我在大学的哲学课上,明白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的含义,也因此找到了家乡发展落后的原因。”江永闹布意味深长地说道,父辈们靠挖虫草生活是原始的生产方式,有钱就花属于没有规划的过度消费,我们这代人必须改变落后的教育观念、生活观念和生产观念。

随着玉树当地群众对教育的重视逐步加深,“娃娃长大后跟我放牛、挖虫草。”这样的育儿观念已经退出了人们的脑海,“要让娃娃去大城市上大学”成了主流,随之带来的变化是巨大的。

“在我父辈那一代人的思想里,‘创业’这一个词是没有的,即使有也是从心理上排斥的。”江永闹布告诉记者,如今“创业”这个词上到四五十岁的中年人,下到九零后都在受人追捧。

在玉树青年创业园里,三十多家企业绝大多数都是80后打拼出来的。他们一改传统的放牧和挖虫草谋生的生活观念,融资发展餐饮住宿、农牧产品加工以及藏语软件开发,改变了自己的生活和玉树的面貌。

一门心思创业的江永闹布,带领平均年龄28岁的创业团队,所研发的汉藏翻译软件《哎玛虎翻译》,在全国“汉藏双语应用程序开发大赛”上获得一等奖。如今无论是政府机关,还是街边的打字复印店、当地群众微信聊天,都在使用他的翻译软件,产品不仅走出了玉树和青海,西藏、四川只要有藏族群众的地方,如今都能看到使用他们研发的翻译软件。

一种观念的转变不仅影响着个人的增收和社会的发展,也在影响着人们日常的生活。

巴塘移民村,是玉树市的一个易地移民搬迁村。2月1日,走进村庄干净整洁的村道,良好的生活环境,让人既能感受到藏族风情,又能看到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有序规范。

随意遇到的村民尕瓦松措告诉记者,来这里生活,转变最大的是生活方式。“以前生活在草原上,随地大小便那是很常见的,搬来这里住大家都知道了,上厕所要去卫生间,明白了随地大小便是陋习。”

在巴塘移民村居住的人们,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视野在不断开阔,生活观念也在发生的转变。在普措尕吉的家里,日常生活由以前单一的放牧买卖牛羊,变成了经营特色产品,在他位于格萨尔王广场东侧的店里,桶装的酸奶、风干的牛肉以及传统的藏饰品应有尽有。

“了解了才发现赚钱的方式很多。以前担心离开了草场没法过日子,现在我一年的收入有几十万,比放牛要轻松和赚的多。”普措尕吉兴致勃勃地说,以前卖牛羊也算是做生意,但不懂什么是销售市场,现在知道了解市场行情,能按照市场行情提供货源。“去年我几次调整了酸奶的价格,市场货源多的时候我不做酸奶,货源少了我就生产酸奶,卖得快价格还高。”

开放式的发展改变着玉树市的面貌,崭新的面貌又促使人们转变观念、改变生活方式,从而推动经济社会在新时代有新作为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