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新春走基层】腊月里来了走“亲戚”的干部
2月10日,农历腊月二十五。
清晨,微雪后的互助土族自治县台子乡塘巴村和哇麻村还沉浸在一片寂静清冷中,但是随着几十个“亲戚”热热闹闹地挤进村委会院子里,把带来的面、化肥、地膜等整齐地码在向阳的墙根里,拉着闻讯赶来的乡亲们的手,喜笑颜开地道了一声“过年好”之后,两个村庄顿时沸腾了起来,欢声和笑语汇成一股暖流,在村舍巷道间荡漾开来……“来,你摸一摸,我家的‘亲戚’给我送的被子既轻薄又软和!”
“就是啊,你们的这个‘亲戚’想得周到,被子啦,化肥啦,送的东西不光保暖,还实用!”
这边,塘巴村的贫困户吕发荣喜滋滋地向看热闹的村民“炫耀”起了“亲戚”送的蚕丝被,引得众人艳羡不已;那边,哇麻村的吉长寿则望眼欲穿地等待着自家的“亲戚”上门。
吉长寿的等待是发自内心的。2015年底,吉长寿家还是贫困户,年人均收入只有2100元。媳妇身患残疾,儿子年幼,年过五十的吉长寿自身又没有劳动能力,贫困的生活像大山一样压得他喘不过气来。2016年,受益于精准扶贫政策,吉长寿一家在政府的帮助和“亲戚”的关心下养了牛、养了鸡,还学了技术,年人均收入达到5470元,实现了脱贫目标。如今,过上了好日子的吉长寿不忘党和政府的恩情,这不,一听说腊月里来了走“亲戚”的干部,他就早早地来到村广场上,说啥也要接“亲戚”去家里吃个年饭。
11时许,吉长寿终于在欢快的人群里看到了自家的“亲戚”,他赶忙上前,紧紧握住对方的手,热情地往家里领:“今天你一定要到我家里吃顿饭,鸡是自家养的土鸡,别担心会给我们添麻烦!”而在村民刘维俊家,“亲戚”们的到来,却让一家人抹起了眼泪。虽然当过村干部,但刘维俊的家庭条件并不是很好,前两年给媳妇治病又借了不少外债,如今媳妇过世了,留下刘维俊一个大男人拉扯着两个孩子,日子过得没滋没味。如今,“亲戚”们不仅上门给他送来了慰问金,鼓励他一定要振作起来,还十分关心孩子们的学习:“等明年我再来的时候,你们姐弟俩要把成绩单拿给我看啊”,这份心灵的安慰,让人倍觉温暖、感怀落泪!
此时,屋外平整干净的村道上人来人往,还有不少村民也领着“亲戚”一边说着去年的收成和今年的打算,一边往各自家里走,随着他们远去的脚步,一幅党员干部和群众手拉手、心连心的美好和谐画面徐徐展开在了春日的阳光里。
这些给塘巴村和哇麻村的群众带来欢笑、带来温暖的“亲戚”们究竟是谁呢?他们是省委组织部机关结对帮扶两村贫困群众的全体党员干部。自2015年省委实施“123”扶贫工作机制以来,像这种“走亲戚”一样的帮扶慰问活动,省委组织部机关每年至少集中开展2次、每名干部走访慰问贫困户不少于4次。据了解,三年来省委组织部选派4名干部驻村精准扶贫,部机关4个党支部与2个贫困村结对共建、121名干部与102户贫困户结对认亲,每一名部机关党员干部都在用实际行动助力脱贫攻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