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海网络广播电视台!

【网络媒体走转改】非遗文化展上体验浓浓的年味

来源:青海网络广播电视台作者:张静编辑:张琪发布时间:2018-02-27 查看数0

青海网络广播电视台讯 (张静)为了更好地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西宁市的非遗保护成就,唤醒大家对优秀民间文化遗产的热爱之情,西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以“弘扬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为主题,秉承见人、见物、见生活的非遗保护理念,特承办2018西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2月26日至3月1日,供广大市民参观。

本次非遗展旨在营造喜庆、祥和、欢乐的节日氛围,全面展示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展示西宁市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和保护成果及地域文化的独特性。期间,湟中银铜器及鎏金技艺、河湟皮影戏、西宁玻璃画、葛尔丹皮绣、湟中农民画等十几个独具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数百件作品集中进行展示。同时,还有非遗小讲堂、皮影戏展演等体验互动活动,更好的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让群众在品味浓浓年味,享受亲人团聚快乐的同时,了解和感受西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太感动了。我看过很多的展览,但是这是唯一一个让我感到感动的展览。”这是张阿姨对这次城西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的评价。张阿姨退休后,闲暇时间比较多,经常和朋友约着看哪里有好玩的地方,听说今天有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一大清早就跟几个退休了的朋友来了。她说,以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了解的比较少,看了展览,听了工作人员讲解后,她对我们青海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新的认识,特别是湟中农民画“碾场”,把她一下子拉进了回忆里。

据青海湟中农民画传承人党明汉介绍,30多年来,湟中农民画创作队伍逐渐发展壮大。先后创作农民画作品2000余幅;其中,100多幅作品参加全国大展;50多幅作品获奖;20多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等单位收藏。党明汉从小就喜欢画画,后来在文化馆学习了20多年,他的画主要表现的是青海民俗及农民的劳动场面,以后他的愿望是把青海湟中农民画好好传承下去,并且把新时代、新农村的面貌通过画画形式让更多人看到。

展馆中还有一个受欢迎的地方,那就是剪纸,剪纸传承人张敏是一名剪纸老师,现在退休了,但是他对剪纸的热情永远不会停止,张敏打算利用退休的时间,来创作出更多体现青海文化特色的系列作品,将剪纸艺术发扬光大。活动现场,小学生郭佳怡学起了剪纸,经过张敏的指导后,她拿起剪刀开始了人生的第一次剪纸,一会的功夫,一幅简单却生动的作品就呈现在眼前。郭佳怡高兴的对记者说,我突然喜欢上剪纸了,打算以后利用课余时间来学习剪纸,以后把这门技术教给身边的同学。

市民黄先生说:“看了这么多精彩的非遗作品,我觉的非常了不起。在春节期间,能把整个西宁地区这么多代表性的非遗项目,包括传承人、实物展览出来,我觉得非常的了不起,希望以后每年都能有这么好的展览让我们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