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海网络广播电视台!

“四个转变”勾勒出新时代生动画卷

来源:西宁晚报作者:荣丽君编辑:赵文莉发布时间:2018-01-25 查看数0

宏图绘就,目标可及;新篇章翻开,信心满怀。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奋力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青海篇章的号角声声,以“四个转变”推动落实“四个扎扎实实”,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在开创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建设的新起点上扬帆起航。

青海新闻网讯 历史翻开崭新一页,注定会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2016年年底省委十二届十三次全体会议提出“努力实现从经济小省向生态大省、生态强省的转变,从人口小省向民族团结进步大省的转变,从研究地方发展战略向融入国家战略的转变,从农牧民单一的种植、养殖、生态看护向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的转变”。

“四个转变”思路的提出,一石激起千层浪。这是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具体化、青海化、实践化的结晶,是我们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化省情认识,推动“四个扎扎实实”在青海大地落地生根的根本路径。不仅为我省各项工作指明了前行的方向,更是坚定了青海590多万干部群众加快发展的信心、决心。

要全面落实“四个扎扎实实”的重大要求,就要切实推进“四个转变”,争做“四个转变”的推动者、实践者,加快形成落实“四个转变”的体制机制,在更大范围凝聚全社会的发展共识和智慧力量。以绿色发展推动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实现青海的绿色崛起。

“争做四个转变的实践者、推动者、排头兵”……青海大地吹响集结号,一年来,全省各族儿女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全面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着力推动“四个转变”,撸起袖子加油干,努力在“四个转变”中不断开辟青海发展的新境界。

这一年来,我们看到、听到并深刻感受到,青海72万平方公里已经把“四个转变”融入到发展的血脉之中: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进展顺利,可可西里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国家民委和省政府签订了建设民族团结进步大省合作协议,西宁、海南、海西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市;与周边省区协同争取国家重大工程布局,推动中欧班列常态化,加快综合保税区建设,积极融入国家发展战略;一个个村落正在积极培育特色产业,推动农牧业由单一种植养殖向种植养殖加工销售融合,让农牧民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

青海人正在拿出一股子“精气神”,树立“跳起来摘桃子”的主动意识,以扎扎实实的作风,以“四个转变”推动“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在青海落地生根,书写新青海建设的美丽篇章。

1

加快从经济小省向生态大省、生态强省转变

青海的生态地位重要而特殊,是国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着力推动“四个转变”中,我们无比深刻地认识到保护好生态是青海最大的责任,也是最大的贡献,我们自觉肩负起保护生态的历史责任,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青海面向未来的战略抉择。

保护好三江源,保护好“中华水塔”,是青海义不容辞的重大责任。1月1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外公布《三江源国家公园总体规划》,明确至2020年正式设立三江源国家公园。这是经过反复打磨、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建议、集中各方面智慧的基础上,编制的《三江源国家公园总体规划》。《规划》范围包括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域总面积12.31万平方公里,涉及治多、曲麻莱、玛多、杂多四县和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管辖区域,共12个乡镇、53个行政村。它标志着三江源头迈出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国家公园的坚实一步。

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用之不觉,失之难存。青海将生态环保优先的发展理念深入骨髓。一年多来,“四梁八柱”生态文明制度不断完善,湿地面积跃居全国首位,可可西里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国务院批准将祁连山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纳入全国第二批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试点范围……一项项成绩,让青海大地绿意浸染,三江源头千湖归来,更让天空中的“青海蓝”成为青海人最骄傲的色彩。

“算好绿色账,打好绿色牌”,生态保护托起了欠发达的青海,“绿色牌”已然成为我省面向未来、在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中谋求跨越的“金名片”。去年11月2日,西宁以全国唯一的身份出现在新能源领域的“达沃斯”——第九届中国国际新能源大会暨展览会上,青海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园区已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光伏产业链,不仅吸引了新能源领域业内人士的关注目光,澳大利亚工程院士、新南威尔士大学教授施正荣博士更是评价西宁是“光伏应用的热土和光伏创业的沃土”。

2

加快从人口小省向民族团结进步大省转变

民族团结是青海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在这不平凡的一年里,高原大地上谱写出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辉煌篇章。紧紧围绕“加快从人口小省向民族团结进步大省转变”的目标,我省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指数大幅提升,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进一步巩固,呈现出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团结奋进的大好局面。

走进大通县城关镇李家磨村,一排排农家庭院整齐有序,一条条乡村道路宽敞整洁……到处焕发着山乡古村的新风貌和无尽活力,展现着山清水秀、环境优美、团结和睦、安居乐业的美好图景。村里共有115户479人,是土族聚居村,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50%以上。在这里各民族亲如一家人,村里大力发展冷水鱼、肉鸡养殖,苗木、中藏药材种植,建筑业、商铺经营……家家户户都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开上了汽车,有些人还在县城里买了商品房。村里人都说:“这都是民族团结结出的甜蜜果实。民族团结了,村里稳定了,经济才能发展呀。”

李家磨村只是我省民族团结共同发展中的一个缩影,2017年国家民委和省政府签订了建设民族团结进步大省合作协议,西宁、海南、海西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市……人心凝聚、民生改善、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勾勒出青海大地过去一年最和谐的轮廓。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唐古拉山镇长江源村党支部副书记更尕南杰说:“一年来,我们建起了扶贫宾馆、集贸市场、长江源村牛羊育肥基地,每户可增收2439元。同时,为村里的年轻人免费开展了挖掘机、手工编织等技能培训2000多人(次),使群众学会了技术,增加了致富渠道。先后投入3000多万元新建了村大门、文化长廊,改造了排水管网,实施了道路硬化,协调电力部门对电路改造升级。现在随便走进村里一户人家,冰箱、彩电、摩托车等一应俱全,这在过去都不敢想。”民族团结是发展进步的基石。这样的变化离不开民族团结的基础。“我们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利用微信、QQ、宣传栏等方式,用藏语和通俗语言为牧民宣传各级文件精神以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方面的各类知识,使牧民群众都能知道党的方针政策。每到重要节日,我们都会举办赛马会、藏民族服饰展等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文化活动,在欢乐中凝聚人心,使各民族间互相了解、更加团结。”更尕南杰说。

3

加快从研究地方发展战略向融入国家战略转变

从历史走到今天,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省份,今日青海,更加深刻体会到,只有融入世界,才能打开发展的新通道;只有壮大特色优势资源,才能让全省经济驶入发展的快车道。

过去一年,我省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培育出口超千万美元的企业12家,国内外知名品牌20个;成功开行2列青海格尔木——俄罗斯彼尔姆中欧班列,实现我省盐湖化工产品首次出口欧洲;积极承接加工贸易梯度转移,成功引进迪士尼乐园专属玩具生产加工企业,丰富全省加工贸易产品种类……青海对外开放步伐加快,“一带一路”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在“一带一路”建设上,西宁区位独特、交通便利,是中国西部连接中亚、南亚、西亚等区域的重要交通枢纽,也是连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枢纽城市。因此,融入国家战略,省会西宁首当其冲。2017年,西宁积极打造“一带一路”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强化省会城市的责任担当和中心城市经济势能和带动效应,发挥对全省经济增长的带动效应,立足青海看西宁、跳出青海看西宁、面向未来看西宁,全力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同时,西宁积极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东西部扶贫协作等国家战略,积极开展国家级试点创建工作,成功入选国家第二批“城市双修”试点城市、第三批国家低碳城市试点,湟水流域(西宁段)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试点被国家发改委列为全国首批试点,是西北地区唯一试点城市,从“变”中寻找与国家战略更契合的发展之策,在发展上率先争优。今日之西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正在向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大步迈进。

4

加快从农牧民单一的种植、养殖、生态看护向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转变

大通县边麻沟村曾经因山大沟深,气候条件恶劣,是个“种的庄稼就没有个啥好收成”“外村姑娘不愿嫁进来”的贫困村。为了让甩掉贫困的“帽子”,边麻沟从“四个转变”中把握住了发展的脉搏,村里紧抓乡村旅游这个机遇,依托本村独特的山林风光和优势,动员引导全村162户群众(10户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百亩花卉种植、农家院经济拉动、基础设施建设等举措,打造出了一个享誉周边市县的立体式“花海农庄”。去年一年游客量达50余万人次,门票等收入近300万元,并带动了40多户农家乐、住宿等相关产业发展。

从昔日的“穷山沟”变成今日的“富窝窝”,边麻沟的美丽蝶变就是忠实践行“两个绝对”,以“四个转变”推动“四个扎扎实实”在西宁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生动缩影。把青山绿水变为金山银山,在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中,边麻走出一条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新路径,着力推动“四个转变”已经有了良好开端。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经过不懈努力,西宁形成了大通边麻沟村、湟中卡阳村、湟源兔尔干村等一批风格各异、独具特色的美丽乡村和旅游点,为全市提供了可参照的示范样板,并在2017年率先发展西纳川、景阳、窎沟、日月山4条乡村旅游示范带;2018年启动塔尔、东峡、小南川、鲁沙尔4条示范带;2019年启动拉脊山、湟源峡两条示范带建设……在未来建设美丽乡村的工作中,全省会有越来越多村庄涌现新变化、新发展。边麻沟村村支部书记李培东说:“今后,我们村以‘四个转变’着力推动‘四个扎扎实实’,继续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加快村民致富的脚步,同全国人民一道奔小康。今年我们还要跳出青海看青海,到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先进村考察学习,把我们村建设得更加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我们对未来生活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