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海网络广播电视台!

【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喜迎全省两会】心怀新期盼

来源:西海都市报作者:辛文 祁宗珠 赵俊杰 莫青编辑:马佩玉发布时间:2018-01-23 查看数0

去年,全省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使改革发展成果不断惠及各族群众,让民生民心民力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一年来,全省上下以“四个转变”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让百姓收获了稳稳的幸福感。今年两会,百姓又有哪些新期待,请看本报采访——

见证母亲河华丽转身

祝愿西宁更加山清水秀

南北山绿了,母亲河清了,公园多了,街道干净了。这是每一位西宁人都看得见的,感受得到的。

作为一名记者,彭娜的工作重点之一就是关注南北山,关心湟水河和北川河。“看着山一天比一天秀丽,河一天比一天秀美,那种心情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茁壮成长。”

过去的一年,光是在北川河湿地公园实地采访,彭娜就经历了三次。第一次是3月29日,与南方的春暖花开、草长莺飞相比,北川河湿地公园的色彩似乎有些单调,但看着一辆辆工程车穿梭在湖泊间,一棵棵小树迎风招展,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一只只白鹭自由嬉戏,她看见了山、水、城在那里完美融合,看见了一座高原水城初具规模。

再访北川河湿地公园是7月10日,彼时整个公园已完成整体建设的85%,湖面碧波荡漾、鱼儿成群,湖边绿树成荫、花香四溢。

第三次与北川河湿地公园亲密接触已是寒冬。虽然错过了秋天的黄叶、红叶,但仍然一派生机勃勃。

她对北川河充满了情感。它流经她家附近,她时常推着婴儿车散步,杨柳垂岸、河水潺潺、游人如织,幸福感油然而生。“那种幸福感更加自然了,更加持久了,就像是甜美的生活让一个人的内心变得沉静、安稳。”她相信这样的感觉,不光她有,但凡走过这条河的人都会有,将来她的孩子会感受更加深切。

“希望今后我笔下的山更清丽,水更清澈,西宁更加时尚大气。”她说,省两会即将召开,愿这些朴实的愿望在两会上能得到呼应,让西宁一直美下去。彭娜将以两会记者的身份密切关注。

永强(牧民)

去年把手工艺品卖到意大利

今年更关注绿色共享

合作社编制的藏族工艺品。

2017年,牧民永强创建的囊谦县毛庄乡半边天妇女合作社的13名成员干了三件大事:每人平均增收1万元;产品远销省内外,乃至意大利;到江浙沪地区学习交流手工纺织技术。

囊谦县毛庄乡半边天妇女合作社成立初,永强只是想把乡上的妇女们组织起来,通过编制手工艺品给她们一个就业的机会。为此,他说服13名妇女加入了合作社。

几年来,永强的创业思路也逐步成熟:创办合作社挣钱,提高合作社妇女的收入,此外用合作社的盈利来保护环境。由此,他的想法得到了囊谦县和玉树州相关部门的支持,毛庄乡奔康利民合作社、南杰赛尕合作社相继成立。

“多条腿走路,总是好的。”永强说,2017年上半年,13名妇女的平均收入是2000元,下半年在公益慈善机构以及囊谦县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半边天妇女合作社的订单不断增加,每人平均挣了8000元。

合作社挣钱了,环保工作怎么搞?永强说,垃圾换文具是一个长期的做法,已经在毛庄乡的幼儿园、小学和中学全面推开。如今,环保教育深入学生娃们的心里。此外,在公益组织的帮助下,他的合作社还参与了澜沧江上游的水质监测计划,草原巡护垃圾清理活动,生态环保工作就这样开始了。去年夏季,在公益组织的帮助下,半边天妇女合作社生产的手机套、钱包、电脑包等产品成功卖到了意大利。

今年新年的第一天,半边天妇女合作社就和青海几何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签订了7万余元的手工艺品采购合同。“合作社的发展,员工收入的提高,正是得益于生态的保护。”永强说,“以前牧民,现在进入生态环保的企业工作,企业的利润还会致力于当地生态发展,实现了三赢。”“今年全省两会,我最关心的还是生态。

习总书记说,要加快绿色发展,我希望省上的两会要多关注这方面,实现绿色共享。”

冶哈入乃(农民)

整村搬迁日子好了

两会上想听到更多致富政策

清澈的自来水接到家里,冶哈入乃开心地笑了。

1月19日,在冬日暖阳下,化隆回族自治县初麻乡塔麻新村村民冶哈入乃和妻子忙着洗衣服。冶哈入乃情不自禁地说,自搬到山下新村后,自来水管接到院里,每隔五六天洗衣服,而在山上住的时候,洗衣服是一种奢望。

这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奢望?在冶哈入乃的带领下,我们从化隆县城乘坐近两个小时的车抵达塔麻老村。一路上,道路坎坷不平,汽车颠簸。转过一个山头,车终于停了下来。放眼望去,一处高低不平的山坳里,零星分布着大小不一的平房,在冬日里显得荒凉、孤寂。

跟着冶哈入乃的脚步,走了约十分钟,到了他家。当冶哈入乃打开院门时,看见一根水管从房顶接到院里的水窖上。“山上没水吃,遇到雨水好的年头还能勉强度日,一旦遇到干旱年,吃水成了难心事。”冶哈入乃的一句话让大家心头一震。原来,每当下雨时,房顶的雨水通过这根水管分流到水窖里储存。水窖储存的雨水,是冶哈入乃一家一年所需的水。

干旱缺水、靠天吃饭,成了塔麻村发展的瓶颈。由于经济发展迟缓,村民思想滞后,至今没有培养出一名大学生。

省上的脱贫攻坚战役开始后,塔麻村开始整村搬迁。

2017年,塔麻村村民陆续搬到物产富饶的公伯峡库区的黄河谷地。从山头搬到黄河边、从海拔近3000米的老村,搬到海拔近1900米的新村。用电、饮水、村级道路、村级综合办公服务中心、标准化村卫生室、电商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已全部建设完工。短短的一年时间里,塔麻村村民的思想、观念有了很大的变化。“以前住在山里时,村民很少在穿着方面注重自己,现在好像换了一个人,个个精神抖擞,充满活力,谋划着打工致富。”

“希望两会上,我们能看到更多的致富政策。”冶哈入乃说。

杨明明(西宁市民)

孩子家门口入托解后顾之忧

希望收到更多教育“大礼包”

杨明明

2017年,是杨明明一家收获幸福最多的一年。5岁的孩子在家门口上了幼儿园,孩子在幼儿园里快乐成长,家长没有了后顾之忧,工作生活的愉悦度又提高了一档。

“孩子到了上幼儿园时间,我们全家陷入困扰:小区附近没有幼儿园,是送到离爸爸单位近的幼儿园,还是送到离妈妈单位近的幼儿园?这个纠结的难题,随着城西区光华小学附属幼儿园的建成投用,彻底解决了。

“从幼儿园修建,我就时常去打探,看什么时候开始报名,孩子就可以就近入园,减轻我们家长的负担了。”如今,孩子在漂亮舒适的新幼儿园里生活了一个学期。用孩子的话说,她现在每天最开心的事情就是来幼儿园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

“元旦包饺子的亲子活动,还有中秋节的互动,都是我最难忘的,亲子互动拉近了家长、孩子和幼儿园老师的距离,我们一起见证孩子们的成长,孩子每天能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我们很放心,很开心。”这是去年一家人最大的收获和幸福。

去年6月,占地5580平方米的城西区光华小学附属幼儿园投入使用,9个教学班在园幼儿163名,幼儿园设有绘本馆、烘培坊多个功能室,小朋友们有了家门口的幼儿园,家长的负担轻了,孩子的童年又多了一份快乐。

全省两会召开在即,杨明明希望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更多地关注幼儿教育这个话题,同时也希望收到更多的教育“大礼包”,让孩子们的童年更加快乐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