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乌兰:深化学习教育成效 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
长云融媒讯海西州乌兰县残联将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作为密切联系残疾群众的重要实践载体,从全力拓展服务覆盖面、加强服务监管、创新服务模式等方面不断完善残疾人居家托养服务体系,“托起”了残疾人的崭新生活。
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乌兰县残联坚持问题导向,将学习融入日常,通过制定实施方案和任务清单,推动学习成果转化为服务实效。
海西州乌兰县残疾人联合会理事长 孙永刚:通过自己找,群众提等方式查摆问题,建立清单,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整治什么问题,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
作为暖心惠民工程,居家托养服务深受残疾家庭认可。乌兰县残联秉持“一个都不能少”理念,扩大服务覆盖面,让柯柯镇、铜普镇等偏远地区残疾人也能享受专业照护,真正实现了服务“零距离”。
海西州乌兰县铜普镇察汉河村村民 拉日能措(蒙语需配音):以前我自己一个人照顾患病女儿,每天都特别累,现在志愿者每周上门帮忙做康复训练,还送来沐浴凳,我女儿精神越来越好,真得特别感谢他们。
与此同时,乌兰县残联组建监督小组全程打分监管,并创新 “一站式” 服务模式,服务人员不仅承担日常照料,还化身“政策宣讲员”“健康小管家”,定期解读政策、监测健康。
海西州乌兰县北庄幸福小区居民 马福岗:国家的政策这么好,县残联把我们照顾的这么好。我(作为)一个残疾人,(也要)努力把家里的生活过好,让家里的人更幸福。
从今年4月起,乌兰县残联已为70名分散居住的残障群众提供服务380余次,满意度达98%,实现 “照料一人、幸福一家”。
海西州乌兰县残疾人联合会理事长 孙永刚:持续深化学习教育成果转化,紧扣残疾群众需求,倾听残疾群众呼声,不断创新探索服务残疾群众的新方法,不断解决残疾人托养服务的新需求,切实提高残疾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为乌兰残疾群众托起“稳稳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