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海网络广播电视台!

【牢记嘱托 奋发有为·实干】青海: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来源:青海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作者:任龙祥 祁海峰编辑:赵文莉发布时间:2025-04-28 查看数0

青海作为“三北”工程主战场,全省各级林草部门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不断推动“三北”工程攻坚战取得阶段性成果。

在海南州共和县恰卜恰镇达连沟,工作人员正在对今年新栽的树苗进行灌溉。该绿化区域是共和县城西大门,也是共和塔拉滩风带的上风口,通过坚持治沙、治水、治山全要素协调和管理理念,绿化成效明显。

海南州共和县自然资源和林业草原局技术员 祁黎明:这是我们第二年实施国土绿化项目,由东向西已连成片,今年项目接近尾声,通过连续两年植树造林,相当于给县城增加了防护林带,有效改善了城镇人居环境。

作为青海省“三北”六期工程的重点实施区域之一,海南州共和县承担着打赢“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的重要任务。在共和盆地沙漠化防治及草原生态修复治理项目第十七标段现场,2500亩的草方格沙障全面完成,37万株青杨、乌柳扦插苗木已全部进场到位,未来一个月,37万株苗木将全部栽植完成。

海南州共和县自然资源和林业草原局工程师 甘成寅:像我们的这个苗子的长度是80厘米,利用水钻造林的技术,要把这个苗子打下去60厘米,就比如说现在这一个,打下去60厘米外露20厘米,能保证它的成活率,它的成活率基本上能保证在80%以上。

海南州共和县自然资源和林业草原局局长 索南尼玛:我们所有的项目全部准备完成进场施工,按照省州的要求,按照时间节点我们在全力以赴地推进工程建设。

如何在现有的治沙手段上不断突破创新?这几天,国家林草局哈尔滨林业机械研究所的专家正实地调研考察治沙机械设备的应用;来自中国林业科学院木材工业研究所的专家实地考察采用竹材治沙的示范区域。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研究员 余养伦:利用竹材作为沙障,我觉得有几个优点:第一个它的强度非常高,韧性好,可再生可降解,可以在我们的“三北”地区进行一个应用;从成本来看,跟目前的稻草相比还是有一定的优势。

海南州共和县自然资源和林业草原局局长 索南尼玛:我们传统的稻草沙障在我们这边,时间比较长,技术也比较成熟,我们在逐步地在引进一些新的技术,如果说成效显著的话,我们就逐步地推开。

聚焦“三北”六期重点工程任务,海南州贵南县确立以“环木格滩生态圈治理为主线,四滩两沟两线一流域为重点”的防沙治沙总体思路,目前全长185公里木格滩绿色阻沙防护带实现全面“合拢”,今年贵南县计划投资2.2亿元,实施总面积为79.79万亩的生态修复项目,预计5月底完成全部建设任务。

为保障工程顺利推进,在省级层面通过推行“双包五联”督导机制,组织干部包片蹲点,实时协调解决资金、物资、人力等难题。针对基层科技力量薄弱的问题,省林草局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建立“四个一”专家技术支撑联动机制,多途径提升基层技术能力。

青海省治沙试验站高级工程师 魏登贤:我们各县的包片蹲点干部,一是抓进度,督促各县的工程实施的进度,另外一个就是资金支付进度,这两个是我们的基本的硬要求,对作业设计,现场的施工质量,进行各方面的督促检查,帮助我们各县加快“三北”工程的进度。

截至2025年4月,青海省“三北”工程总体进展平稳有序。2024年实施的27个项目累计完成投资8.7亿元;2025年谋划的31个项目已获国家批复18个,总投资20.5亿元,剩余13个项目预计5月底前完成资金下达。

针对高原地区施工窗口期短、物资运输成本高等难题,省林草局建立“以需定产、订单育苗”模式,储备治沙材料12.6万吨,科学调配稻草、沙障等物资,保障施工旺季供应。目前,西宁市河湟地区生态保护修复、海西州柴达木盆地荒漠化防治、海南州共和盆地草原生态修复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

青海省林草局“三北”工作专班副处长 王锴:我们将继续保持时不我待状态,锚定“进度与质量双提升”目标,全周期规范项目管理,全方位提供要素保障,统筹推进与甘肃、新疆的联防联治,提升系统化治理水平,坚定信心,实干争先,坚决打赢“三北”工程攻坚战,为全国防沙治沙和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