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海网络广播电视台!

【抢抓机遇促发展·青海在行动】青海:聚焦特色谋发展 联农带农助增收

来源:青海新闻联播作者:李文慧 万书伟编辑:杨燕发布时间:2025-04-26 查看数0

长云融媒讯(记者 李文慧 万书伟)2024年以来,青海以增加脱贫人口收入为核心,进一步完善产业项目联农带农机制,通过订单收购、生产创业、产业融合等十大模式,强化利益联结机制,提升帮扶产业综合效益,激活高原特色产业。全省171万农牧民借此搭上增收快车,奏响共同富裕的时代强音。

清晨的海东市化隆县群科新区,青谱牦牛拉面馆内热气蒸腾。揉面、甩面、浇汤的声响此起彼伏,一碗碗红油鲜香的拉面端上餐桌,成为连接田野与城市的“致富纽带”。这家开业两年的店面,每天午晚高峰座无虚席,日均营业额超过2万元。

海东市化隆县青谱牦牛拉面群科店店长 马忠:目前就业人员我们门店有20人,我们的供应链提供的有原汤、辣椒油等一系列产品,目前整个厂有员工30多人,现在我们推出的桶面,还有羊汤的家庭包装,都特别受大家的欢迎。

这碗拉面正牵引着乡村振兴的“黄金链条”。在“生产创业带动”模式下,化隆县将传统技艺转化为百亿产业,全国1.8万家化隆牛肉面门店吸纳11万农牧民转型为“拉面经济人”,1.5万户家庭融入畜牧养殖、冷链配送等上下游环节,年产值达8亿元。

海东市化隆县地方品牌产业培育促进局党组书记  局长 马建国:县上也投资了1.7亿元建设拉面产业园。目前拉面产业园入驻的企业达到10家,估计带动就业人数在200人以上。后期我们也通过拉面产业园,通过化隆拉面的智慧平台,把前端的种植、养殖,还有后端的2万多家拉面店进行闭环管理,大概带动就业人数也在5000人以上。

这股产业联动的春风也吹拂到了西宁市大通县。老爷山脚下的碧湖休闲庭院内,员工正为旅游旺季紧张筹备。曾经的荒地正在被打造成为网红农家乐,各项工作有序进行。通过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大通县评定37家星级乡村旅游点,2024年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亿元,带动7500余人就近就业,间接从业人员超过2.6万人。

西宁市大通县碧湖休闲庭院负责人 李国秀:这个林地刚开始来的时候比较破旧、脏乱,我们就觉得放着这么好的地域为什么不能把它变废为宝,也是这个理念。

西宁市大通县碧湖休闲庭院大堂经理 唐世凤:这里离家比较近,孩子都能照顾到,早晚都能回家。(同事)都是本地的,好几个都是一个村的。

通过产业深度融合,全省2.5万户、9.95万有劳动能力的农牧民深度嵌入“市场+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村集体)+农牧户”产业链体系。

西宁市大通县碧湖休闲庭院负责人 李国秀:去年的话我们员工才十几个,现在达到了二十多个,带动周边这些农户们增加收入碗。

如今,在72万平方公里的青海大地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2024年全省64.9万户171万农牧民实现增收,以独具高原特色且饱含民生温度的发展模式,交出新时代答卷。

青海省农业农村厅帮扶处处长 张广奇:发展产业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农村居民增收的源头活水。下一步,我们将紧紧围绕全省产业“四地”建设,指导各地综合运用10种联农带农模式,继续在培育富民产业、推动融合发展上下功夫,引导更多农牧民群众全链条全过程参与乡村产业发展,增加经营性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