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海网络广播电视台!

【见证履职 一线调研】贯彻实施工会法 推动工会工作高质量发展

来源:青海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作者:马玉花编辑:赵文莉发布时间:2025-04-25 查看数0

作为工会组织的根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是贯彻宪法,调整劳动关系、保障职工权益的核心法律。为更好促进《工会法》《青海省实施 <工会法>办法》的贯彻实施,我省各级工会持续推进工会法治化建设,推动工会工作落地落实落细,切实维护保障劳动者权益。

海东市工会借鉴“党建带工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兜底建”等全国性经验,在保障劳动者权益、集体协商、工会组建等工作中成效显著,建成企业工会、新就业形态工会等工会组织 2240 个,会员达25万人。同时,先后在全市树立8个省级基层工会示范点。

海东市平安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仲裁员 郝锐:2024年9月,平安区人社局与各成员单位积极协调沟通,成立平安区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一站式调解中心,主要负责新就业形态(如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快递员等)劳动纠纷案件法律咨询和案件受理调解。

同时,政府与工会建立良好协商机制,通过政策完善、调解劳动争议、开展公益法律服务等工作推动职工劳动权益保障、合同签订、保险参保稳步推进。

海东市总工会党组书记 常务副主席 潘海春:海东市各级工会组织积极宣传贯彻落实“一法一办法”,职工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帮扶救助措施更加精准,职工职业技能全面提升,有效发挥了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和工会组织桥梁纽带作用。

为全面掌握《工会法》实施情况,近日,省人大常委会组成执法检查组,就“一法一办法”实施情况在西宁市开展执法检查,重点查看工会组建、职工入会权落实、劳动报酬、工时休假以及新业态从业者的社会保险缴纳等情况。

青海省总工会权益保障部副部长  王晓娟:广泛听取基层一线广大职工的意见建议,切实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必将进一步推动工会法贯彻实施,提升全省工会工作法治化水平。

截至目前,西宁市已建立工会组织8535个,覆盖会员60万人。针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西宁市大力推行采用“重点建、行业建、兜底建”三建模式,组建25个新就业形态工会组织,覆盖货车司机、快递员等61000多人。

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西宁分公司政府事务经理  段晓丽:积极宣传我们工会相应福利,还有一些社会保险。通过我们西宁市网约车联合工会,让我们的新业态驾驶员切切实实感受到组织的关怀。

青海省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委员  刘翠青:越来越多的企业经营主体,包括社会团体、各个机关单位对职工的待遇、福利越来越重视,职工越来越有归属感。

为充分发挥集体协商制度在协调劳动关系中的重要作用,西宁市扎实推进企业民主协商制度建设。三年来,累计签订集体合同1348份,覆盖企业5872家,覆盖职工11.6万人次。围绕提升职工素质,举办各类职业技能大赛,覆盖职工30万人次,涌现出1303名技术能手,获得各类发明专利500多项。

青海省总工会权益保障部副部长  王晓娟: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工会法,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切实履行好维权服务基本职责,团结动员广大职工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青海篇章中,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和工会桥梁纽带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