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海网络广播电视台!

【市州县传真】北非鸵鸟在海北州“安家”

来源:青海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作者:海北台:白凤鸣 齐潇辉编辑:穆春莹发布时间:2025-04-09 查看数0

长云网讯(记者海北台:白凤鸣 齐潇辉 )近日,48只北非红颈鸵鸟在青海湖北岸安家落户,海北州海晏县首次实现了鸵鸟养殖规模化。

在海晏县青海湖乡同宝村的鸵鸟养殖基地内,一群非洲红颈鸵鸟悠然自得,踱步觅食,甚是可爱。

海北州海晏县青海湖乡同宝村鸵鸟养殖基地负责人 兰宝勇:相对于传统的牛羊养殖,鸵鸟养殖一年时间就可以出栏,养殖方面比较省时省力,吃得少,它的饲料主要是以玉米和苜蓿草为主。

世代以传统畜牧业为主的同宝村,面对高寒气候和传统牛羊养殖面临瓶颈的现实,经过村“两委”精心调研和筹备,最终选定引入抗寒性强、适应性好的非洲红颈鸵鸟发展特色养殖,作为产业转型的突破口。

海北州海晏县青海湖乡同宝村党支部书记  村委会主任  豆合保:我们多次多方对接后,于2024年9月份成功引进鸵鸟养殖,目前一期已存栏鸵鸟48只,带动周边劳动力就业6人。

曾经依靠传统畜牧业为生的牧民,如今在鸵鸟养殖产业中找到了新的致富门路。

海北州海晏县青海湖乡同宝村村民 才郎扎西(藏语):鸵鸟养殖已经6个月了,老板给我们分红了6万元,今年村民的医疗保险的费用全部用分红交付的,村里收入越来越好。

作为环湖地区首个规模化鸵鸟养殖项目,经过近半年的精心培育,这群"高原新移民"成功度过适应期并进入产蛋阶段。

海北州海晏县青海湖乡同宝村鸵鸟养殖基地负责人 兰宝勇:一枚鸵鸟蛋在三斤左右,零售价在300元左右,后期孵化出的幼鸟零售价在600元至700元之间,同时鸵鸟的毛皮有很高的市场价值。

鸵鸟养殖不仅打破了传统牧业边界,为当地牧民开辟出一条"生态养殖+特色经济"的增收致富的新途径。

海北州海晏县青海湖乡同宝村党支部书记  村委会主任 豆合保:下一步,我们计划通过“一年选种,两年育种,三年供种”的发展模式,打造集特种养殖、生态研学、特色产业一体化的产业链,让青海湖畔的特色养殖成为乡村振兴的致富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