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海网络广播电视台!

【牢记嘱托 奋发有为·实干 】智慧平台赋能青海教育高质量发展

来源:青海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作者:韩孟娜  孔维东编辑:马佩玉发布时间:2025-04-07 查看数0

长云融媒讯(记者:韩孟娜  孔维东)近年来,青海省在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领航下,以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为基石,以人工智能技术为引擎,打破地域壁垒,探索高原教育高质量发展特色路径。

在西宁市城西区文逸小学的AI启蒙课程上,老师正在讲授认识电路正负极,自己动手点亮“小灯泡”,让孩子们认识AI、了解AI的第一步,进而通过图形化编程和人工智能学习,培养低龄孩子的计算思维,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学习资源。

西宁市城西区文逸小学学生 魏有锐:人工智能工具的应用可以在我的日常学习中起到很大帮助,开拓了我的思维,提升了我的科学实践能力,为我提供了很多有趣的思路,更有趣的学习氛围。

西宁市城西区文逸小学将AI技术深度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课堂应用AI学情分析系统、AI作文批改、AI语音助手模拟真实对话场景等实现辅助精准分层教学,为学生提供更直观、生动的学习体验。


西宁市城西区文逸小学教师  刘云云:通过技术赋能,提升了教学效率,让我们更专注于教育本质,还培养了学生适应数字化时代的核心能力,作为老师我们将不断学习,努力跟上新时代的脚步,提升学生的素质素养。

西宁市城西区文逸小学副校长  朱文斌:学校将持续探索人工智能与教育实践的深度融合,力求构建一个涵盖“教、学、评”全环节的智能闭环系统,通过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升学习体验,完善评估机制,致力为新时代人才培养注入持续的创新动力。

在青海省电化馆,精品教育数字资源正在录制,这些数字资源录制完成后将投放到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还会作为本省的特色教育资源下发到各市州。

青海省电化教育馆教育资源部主任  杨敏:结合国家平台试点,推动教育全链条、全场景的智慧化转型,把赋能教育变革作为教育数字化的突破点。

近年来,青海省电化馆积淀了深厚的教育信息化发展基础,以国家平台为核心,创新开展“全域应用试点活动年”,遴选优秀案例56个,基础教育精品课215节,立项省级课题76个,国家平台学生和教师每百人访问量位居全国前列。

青海省电化教育馆教育资源部主任  杨敏:连续3年召开教育数字化推进部署会,邀请教育部和相关高校专家举办了近10次高规格讲座,打造“1+6+N”数字教育发展体系,按照分区城、分阶段、分步走的实施路径,每3年一周期开展智慧教育试点区和智慧校园示范校遴选建设,玉树州治多县等3县区和三江源实验中学等15所学校为首批智慧教育试点区和智慧校园示范校。

目前,我省利用国家平台开展“双师课堂+AI学伴”融合教学,编织教育经纬,覆盖全省73%师生群体,西宁城中区融合“小中老师”等三大数字智能角色和国家平台应用,绘制个性化成长图谱,惠及师生和家长近6万名,城东区晓泉小学和城北区朝阳学校将国家平台资源融汇AI 虚拟“小博士”和AI英语口语助教,以游戏化教学破译知识密码、跨越地域……我省人工智能教育新生态逐步构建成型。

青海省电化教育馆副馆长  李智勇:加强数字化赋能,建设青海智慧教育平台,以智慧教育试点区、示范校为基础,打造“云网端智”数字底座,开展以国家平台与学科融合的数字素养培训和 Al 融合课程研发等,坚持“应用导向”,实现筑基强链、素养提升等“四个上台阶”,奋力打造教育现代化先行示范标杆,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青海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