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海网络广播电视台!

“青海这十年” 巩固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来源:长云网作者:刘羿楠编辑:张琪发布时间:2022-09-28 查看数0

长云网讯(融媒体记者 刘羿楠)9月28日,记者从“青海这十年”省乡村振兴局专场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截止2020年底,全省4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62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53.9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历史性解决,为实现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作出关键性贡献。

十年来,青海对标中央、紧跟核心,保持高位推进强劲态势。建立省委常委包战区、省级领导联点到县制度,省委书记、省长亲力亲为、靠前指挥,分管领导亲抓亲管、强力推进,形成了以上率下、狠抓落实的示范导向。广大基层干部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快速成长,作风得到培养,能力得到提升。1.49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扎根基层、面向群众,用心用情用力办实事、解难题,赢得了广大群众发自内心的认可。在去年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青海省45名先进个人、35个先进集体受到表彰,互助县班彦村荣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

十年来,青海完善政策、细化举措,精准抓好各项工作落实。青海省在全国率先推行扶贫资金切块到县、项目审批权下放到县,赋予基层更多自主权。2013年到2022年,累计落实财政专项扶贫和有效衔接资金416.55亿元,其中省级财政专项资金131.45亿元,年均增长30.75%。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脱贫攻坚取得扎实成效。聚焦全省15个深度贫困县、129个深度困难乡镇、24.1万深度贫困人口和6.4万名特殊困难群体,按照“三个新增”要求强力攻坚,实现了与全省同步脱贫、同步小康。

十年来,青海注重造血、兜牢底线,强化富民增收实际成效。在全省39个县建设帮扶产业园,支持1622个贫困村发展村级光伏,在168个行政村实施乡村旅游扶贫项目,挂牌认定乡村帮扶车间282家,扶持46.94万有劳动能力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发展到户产业,构建形成到县到村到户三级产业帮扶体系,为乡村产业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依托雨露计划、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训、巾帼脱贫行动等工程,累计培训贫困群众14.3万人次,培训合格率达到80%以上,就业稳定率达到60%以上。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理念,8.7万贫困群众通过生态畜牧业合作社、造林(扶贫)专业合作社、生态公益性岗位等途径获利增收,更加自觉自愿保护“一江清水向东流”。在全国率先完成农村低保与扶贫标准“两线合一”,将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及时纳入民政救助范围,实现了“托底线”与“救急难”并重。贫困群众收入从2013年的2031元增加到2021年的11801元,年均增长24.6%,高于全省农牧民收入增速14.3个百分点;政策性收入占比从48.5%下降到29.1%,结构逐步趋向合理。

十年来,青海聚焦民生、补齐短板,推动农村牧区跨越发展。创造性开展控辍保学,从源头上阻断了贫困代际传递。扎实开展健康扶贫“三个一批”行动,全省4149个行政村实现标准化卫生室全覆盖,千百年来危害农牧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包虫病得到根本遏制。高标准完成5.2万户易地扶贫搬迁和20万户农牧民群众危旧房改造任务,坚持“挪穷窝”与“换穷业”并举,帮助搬迁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30.2万贫困群众饮水安全得到巩固提升,具备条件的行政村道路硬化率、客车通达率、光纤宽带率均达到100%。2016到2017年,按照全省脱贫攻坚部署要求,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投资35.1亿元,建成果洛州联网工程,全面接收玉树州电网和玛多、班玛、久治三县电网,实现110千伏电网在我省所有县域全覆盖。目前,全省通过大电网和离网光伏能够满足脱贫群众用电需求,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8.8%,脱贫地区处处呈现山乡巨变、山河锦绣的美丽画卷。

十年来,青海开拓实践、破解难题,探索青海特色方法路径。光伏扶贫为脱贫群众送上了“阳光存折”,成为全国质量最优、管理最好、效益最佳、成本最低的“青海典范”。互助资金滚动发展、不断壮大,成为建在村里的“身边银行”。拉面扶贫模式入选全国人社扶贫典型案例,控辍保学做法被教育部在全国推广。4149个行政村集体经济全面“破零”,其中1622个脱贫村通过村级光伏年均收益达到30万元以上。在全国率先开展“精神脱贫”,农牧区长期以来高额彩礼、薄养厚葬等陈规陋习得到有效治理。

十年来,青海抢抓机遇、整合资源,汇聚脱贫发展强大合力。坚持自主发展与外部助力相结合,2013年以来,累计争取东西部协作、中央定点帮扶、对口援青资金236.28亿元,聚焦产业就业、教育医疗、基础设施建设等民生领域,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交流合作,有力助推了我省农村牧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进程。争取国际农发基金贷款7.13亿元,启动实施青海六盘山片区扶贫开发项目,惠及12.8万贫困人口。建立健全各级干部联点、单位定点帮扶、企业结对帮扶、“一联双帮三治”等工作机制,脱贫攻坚期间每年组织开展“10·17”社会扶贫日系列活动,依托“社会扶贫网”汇集了社会帮扶的强大合力。

下一步,青海省乡村振兴局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精神文明建设为动力,以持续提升农牧区发展水平和农牧民生产生活质量为目标,正确处理物质增收与文明提升、民生保障与长效运行、外部帮扶与自身发展之间的关系,加快推进农牧区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加快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