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山而歌 面河而舞 华热歌舞始终流传
长云网讯(融媒体记者 赵文莉)“华热歌舞流传于人们闲暇时光,我们身处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华热民歌传统的传唱方式更受欢迎,当然,传唱的内容是随着时代的更迭发生变化的。”门源县珠固乡珠固寺村村民、华热藏区知名民歌传唱者、门源第四批县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谢更藏说,华热藏族的歌声中,不但有金戈铁马的记忆,更多的是葱茏茂盛的诗情。
华热藏族,吐蕃管辖的华茹军旅的后裔,原是华茹的转音,意指英雄的军旅,后演变为部落名称。在松赞干布时代及唐代由青海阿尼玛沁雪山脚下东征而来,留居在门源等地,从唐代英勇善战的军旅化剑为犁,千年历史中长期身处群山幽闭林区的华热藏族,在秀美如陶翁笔下桃花源的梦境里,为追求美好生活而勤奋耕耘,也为自给自足的幸福日子而歌舞。
“现在我们传唱的内容里,不仅有传统的《哭嫁歌》《敬酒歌》《迎客歌》《吉祥如意歌》《问答歌》《逗趣歌》,还添加了很多关于生态保护相关知识内容,平时我们在巡护过程中的所见所闻也会添加进歌词里。”谢更藏是土生土长的牧家人,如今也是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门源县区域寺沟管护站的一名基层管护员。
华热酒曲,诙谐生动。
每天至少行走七八公里去巡护的谢更藏,自小在祁连山脉长大,对生长在家乡山野中的动植物情有独钟的,但日复一日、翻山越岭的巡山寂寞,让放声高歌成为他和伙伴们巡山的最好选择。“伴着鸟叫声,呼吸着新鲜空气,唱起我们的华热民歌,是一份极致的享受。”同为管护员的谢索南才让说,现在门源县珠固乡珠固寺村300多人中,有100多人都会华热歌舞。
歌声响彻于奔驰的马背上,舞步轻踏于青青的草地上,歌舞在迎亲的路上,在不同的场合里演绎着不同的歌,对山而歌、面河而舞的华热藏族,不论是放牧于高山,还是耕耘于谷地,始终传唱着古老民族的歌谣……